各区商务、发展改革、规划资源、建设管理、房屋管理部门:
根据《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1〕247号)和《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沪府办发〔2021〕24号)有关要求,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制定了《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调研排摸阶段(11月下旬)
本通知下发后,各区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规划资源、城乡建设管理、住房管理等部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广泛宣传动员,以培育创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为目标,掌握社区生活服务业基础资料和最新动态。要以培育创建活动为契机,确定培育对象和创建主体,协调区有关职能部门,指导推进有关街镇部门完善商业形态、调整网点业态、整治街区环境、提高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为民服务和运营管理水平。
二、组织申报阶段(12月上旬)
各区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规划资源、城乡建设管理、房屋管理等部门以步行15分钟可达的街道(镇)或大型社区为空间尺度,做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审核、推荐工作。对已入围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培育试点的社区,不再重复申报。请各区商务主管部门于11月2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市商务委,申报材料由建设试点单位组织撰写(3000字以内,可附图表),建设试点单位应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所在街道或社区。材料一式两份,请同时提交文字和电子版。每区推荐不超过5个。
三、评审发布阶段(12月)
经各区组织申报、专家讨论评议、市商务委公示审定等程序,12月底前公布我市第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名单。市商务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并择优向商务部推荐,参评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培育试点。
请各区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区发展改革、规划资源、建设管理、房屋管理部门按照《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附件:1.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
2.上海XX区XX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参考提纲)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1年11月22日
联系人:朱昱蓉 23110671 仲国栋 23110675
申报材料寄送地址:浦东新区世博村路300号7号楼701
附件1
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
为落实《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和《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沪府办发〔2021〕24号)有关要求,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团市委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具体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城市发展理念,落实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和上海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关要求,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思路,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推动丰富商业业态、补齐设施短板、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和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便民生活圈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作用,不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兼顾各类社区和不同消费层级,连锁品牌企业与特色小店并重,持续丰富消费供给,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科学布局,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贯通,业态发展与居民需求匹配。
坚持守正创新。以满足消费需求为核心,突出便民利民和诚信消费,提升实体商业服务质量,注重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和线上线下融合。
三、试点任务
以15分钟步行可达的街道(镇)或社区为试点实施范围,探索并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经验,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服务保障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优化商业布局。加强统筹设计,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围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明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与居民数量、年龄结构、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要素相适应。合理优化网点,重点对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等加强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促进商居和谐,落实商业网点规划和相关标准,协调商业设施和社区风格。
(二)补齐商业设施短板。结合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更新等,开展广泛调研和排查,摸清底数,制定方案,明确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支持盘活分散的社区空间资源,因地制宜配齐商业设施,通过标准化改造提升质量标准、环境卫生、服务品质。支持智能快件箱、移动早餐车、蔬菜直通车等便利设施进社区。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
(三)丰富消费业态。鼓励商业与物业、消费与生活、居家与社区等场景融合,实现业态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发展。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综合超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再生资源回收点、前置仓等进社区,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发展微利业态,保障生活必需。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促进商文旅融合,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四)壮大市场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集聚式发展。鼓励大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早餐、快餐)等直营连锁。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标准化改造,推广先进冷链技术和设施设备,加强供应链管理。鼓励数字化赋能,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支持平台企业为社区商户提供营销、信息、流量、数字化工具等免费或让利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店配宅配融合,加快配置社区团购必备的冷链等设施设备,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益。发展社区特色小店,支持在居民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生活服务类小型店铺发展,对确需更新改造或拆迁的特色小店,应优先原址复建或就近安排经营场所恢复经营。
(五)创新服务能力。增强服务便利,鼓励“一店多能”,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上门服务、租赁等项目,通过跨界经营提高便民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品质,推广专业化托管、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店仓配一体等成熟模式,引导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供给能力。拓展智能体验,鼓励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驱动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整合本地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家政等服务资源,打造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打造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社区,试点挂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青年创新实验室”,深入探索政策、制度、管理、模式创新,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间。
(六)引导规范经营。鼓励出台相关标准,开展技能培训,规范商户经营和服务行为。完善管理制度,整合街道、社区、物业、商户等各方力量,强化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通过共建共管加强环境整治和自律规范。引入专业运营商,鼓励整体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规范管理。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完善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和母婴设施等,鼓励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提供简便易行、满足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基本需要的服务方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示范社区要结合实际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纳入政府保民生重点工程,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有效手段。加强部门联动,落实支持政策,加强监督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共同推动便民生活圈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策保障。做到社区商业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结合城市更新,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保障商业网点用房供给。结合实际制定房租减免、补贴政策,推动降低社区店铺经营成本。落实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和特色小店发展的有关政策。
(三)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加强监管、规范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督促平台企业承担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完善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消费者反馈评价机制。
(四)夯实工作基础。鼓励第三方机构为社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数字化转型、信息咨询、装修设计、营销策划、经营分析等专业服务。加强便民生活圈的店铺数量、从业人数、居民满意度等指标统计。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成熟经验做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件2
上海XX区XX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
建设试点方案(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 试点概要
第二部分 建设基础
一、社区基本情况
二、社区商业发展基础情况
三、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情况
四、社区便民生活圈存在问题
第三部分 建设方案
一、总体工作思路、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社区便民商业布局
(二)提升社区商业业态品质
(三)凸显社区商业服务能级
(四)体现区域商业特色优势
(五)引导社区商业规范经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夯实工作基础
(三)优化营商环境
(四)落实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