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我市正式发布《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简称《规划纲要》)。到2035年,重庆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市。
重庆交通强市如何建?发展目标是什么?未来如何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重庆如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全国交通“4极”之一,又该如何大幅缩短“4极”间的时空距离?重庆日报邀请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为你专题解读。
目标:到2035年
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
《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35年重庆交通发展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交通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两个圈”:
一是 “123出行交通圈”,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市域2小时畅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具体内容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间实现1小时通达,毗邻城市实现1小时可达;重庆市域高铁全覆盖,实现2小时畅行;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全覆盖,实现1小时通勤;主城都市区至周边主要城市高铁、城际铁路全覆盖,实现1小时可达。与此同时,城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20分钟上铁路、60分钟到机场,城区到乡镇60分钟内可达。
二是“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届时,铁路、水运货运量占比达到25%以上,交通枢纽全面具备寄递功能,实现与寄递枢纽无缝衔接。
多路径构建
到2035年实体线网总规模约24万公里
这张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路径如下:
强壮“5张网”:加快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加快构建对外运输大通道:加快构建“4向3轴6廊”重庆综合立体交通网对外运输大通道。
构建市域主骨架:构建互联互通、协同高效,“1带1圈2射4联”的市域交通主骨架。
城市交通网络:构建“环射+纵横”的一体融合城市轨道网和“八横七纵多联络”快速路网。
构建大枢纽:形成“1+1+6+22”的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届时,重庆将实现轨道客货并重、通达全国,公路串线成网、广泛覆盖,水运通江达海、联通全球,航空联通国内、链接国际,邮政普惠城乡、高效快捷。
到2035年,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约24万公里,其中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组成的快速网约1万公里,由普速铁路、市域铁路、普通国省道、高等级航道组成的干线网约2.4万公里,由轨道交通、农村公路和支流航道组成的基础网约20.6万公里。主要港口约25个,运输机场约10个,推进建设一批邮政快递枢纽。
大通道:
加快构建“4向3轴6廊”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面向国际、畅通全国的对外运输大通道,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式联运,加快构建“4向3轴6廊”重庆综合立体交通网对外运输大通道,形成贯通东中西、覆盖海陆空、连接海内外的对外交通格局。
构建“4向”通道:
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打造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陆路国际运输通道,加强多式联运衔接,打通至缅甸皎漂港陆路国际运输通道,畅通南向出海通道。
西向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推动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陆路国际运输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
东向长江经济带通道:推动建设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实现江海直达。
北向中蒙俄通道:积极融入中蒙俄国际陆路运输通道建设,推动打造至东北亚开放通道。
空中:打造成渝地区现代化航空枢纽集群,推动构筑覆盖全球、全面开放的航空骨干通道。
推动构建“3条主轴”,旨在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联系,打造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交通主轴,大幅缩短“4极”之间时空距离。内容具体如下:
推动构建重庆-京津冀主轴,建设以渝西高铁、郑万高铁为主的高铁双通道,强化重庆与首都经济圈的快速联系;
推动构建重庆-长三角主轴,形成沿江高速铁路主通道,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打造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梯度转移;
推动构建重庆-粤港澳主轴,建设以渝湘高铁、渝桂高铁为主的高铁双通道,强化重庆经粤港澳大湾区街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
推动构建“6条走廊”:主要是加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极”与“组群”“组团”之间联系, 推动构建6条内外连通、通边达海的综合运输大走廊。具体如下:
构建重庆-北部湾西部陆海走廊,提升南下出海出境大通道通行能力,全面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构建重庆-滇中走廊,加强重庆到滇中城市群的快速联系,形成经昆明至缅甸至印度洋的对外通道,全面对接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大幅缩短重庆衔接欧洲的海上运输距离;
构建重庆-成都-拉萨走廊,全力构筑重庆入川进藏交通干线通道,增强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强化民族融合,提升国家战略安全维护能力;
构建重庆-兰西-天山北坡交进走廊,强化重庆连接兰西、天山北坡城市群的通道能力,全面对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
构建重庆-宁夏沿黄走廊,畅通重庆经汉中、宝鸡、银川、甘其毛都、二连浩特北上出境通道,全面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强化与黄河流域的资源互济、产业互补;
构建重庆-海峡西岸走廊,畅通重庆经长沙至海峡西岸交通走廊,打造成为重庆街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补充通道。
主骨架:
市域交通形成“1带1圈2射4联”
《规划纲要》指出,为推动成渝都市圈相向发展,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多层次、广覆盖的一体化交通网,推动轨道交通引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强化“一区两群”直连直通,重庆全面构建“1带1圈 2射4联”市域交通主骨架。
“1带”即“1条成渝主轴发展带”。着眼双城引领、双圈互动,构建北线、中线、南线3条交通轴,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速度最快、能力最大、效率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运输复合通道,实现成渝双核1小时畅达。南线:重庆—永川—荣昌—内江—资阳—成都,中线:重庆—大足—安岳—资阳—成都,北线:重庆—潼南—遂宁—成都。
“1圈”即构建“1个都市交通圈”。着眼重庆主城都市区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围绕“1小时通勤”目标,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优化高速、快速公路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打造“4环10线5横6纵”骨架网络。
4环:路径1,内环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环线;路径2,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巴南—南岸—江北—渝北—北碚;路径3,渝北—长寿—涪陵—武隆—南川—万盛—綦江—江津—永川—大足—铜梁—合川—北碚—渝北;路径4,潼南—广安—长寿—涪陵—南川—万盛—綦江—江津—永川—荣昌—大足—潼南。
“2射”即构建2条综合射线通道,以互联互通为导向,加快构建连接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之间,以及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综合射线通道,实现“一区”和“两群”中心城市1小时快速通达、市域2小时全覆盖。
射线通道1: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共有两条路径,即涪陵—丰都—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长寿—垫江—梁平—万州—开州—城口。
射线通道2:主城都市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共有两条路径,即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涪陵—丰都—石柱。
“4联”即构建4条联络通道,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实现1小时通达,助推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格局。具体如下:
即突出两翼协同,构建南充—潼南—大足—荣昌—泸州联络通道,高效串联成渝主轴发展带、成渝北翼城市群和成渝南翼城市群,形成双城经济圈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突出“两群”互通,推动构建达州—垫江—丰都—武隆—道真、达州—万州—忠县—石柱—彭水—黔江联络双通道,实现“两群”间铁路直连、高速公路直通,推动“两群”中心城市间1小时可达,支撑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交通一体化建设,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与川东北、黔北地区融合发展。
突出库区联动,构建安康—城口—巫溪—巫山/奉节—恩施联络通道,充分发挥城口作为渝川陕门户优势,强化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对陕南、川东北、鄂西地区的吸附作用。
城市交通
构建“环射+纵横” 轨道网
城市交通体系,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绿色交通模式为主导,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建“环射+纵横”的一体融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中心组团与其他组团之间轨道半小时可达。
延伸轨道线路至璧山、江津等同城化先行区城市。探索推动轨道站点与“云巴”等新型交通形式有效接驳,提升轨道站点对组团、街道、社区的服务覆盖,从轨道站点步行20分钟,到达居住人口、就业岗位的覆盖率达到80%。
加强轨道站点与地面公交街接,构建全天候的轨道接驳步行系统,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打造具有山城特色的慢行步道体系,在东西槽谷积极推动自行车道网络建设,形成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舒适宜人的城市慢行网络。
大枢纽
形成“1+1+6+22”多层级综合体系
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为导向,以打造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全面提升枢纽能级,形成“1+1+6+22”的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融合。
“1”,建设1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建设“市内航空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形成“主辅结合、环线连接、高效顺畅”的铁路客运枢纽,高标准打造寸滩国际邮轮母港。强化团结村铁路中心站、果园港、南彭公路物流基地、江津珞璜港—铁路小南垭站等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发挥重庆链接全球、引领西部的战略性枢纽作用。
“1”,建设1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万州区为引领,带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万开云同城化片区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动万州五桥机场、万州北站、新田港等重要客货运枢纽建设,引领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融合发展,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湘北地区,发挥联通全国、带动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
“6”,建设6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即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黔江、秀山。
“22”,建设22个一般性综合交通枢纽。即建设潼南、荣昌、长寿、巫山、秀山等22个一般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覆盖广泛、沟通市域、服务城乡的枢纽节点城市体系,有力支撑“一区两群”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