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9日,《合肥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合政办〔2022〕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现将《实施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对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2021年1月13日,工信部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2021年9月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和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皖政办秘〔2021〕82号),提出到2023年,我省工业互联网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引擎带动作用凸显。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向规模型、质量型升级,助力合肥争当特色鲜明的制造强市,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市经信局结合我市实际牵头起草了《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型工业化的超级引擎,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武器,更是合肥实施制造强市的最优路径,现已成为我市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抢占产业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发展方向。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处于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我市要抓住互联网“下半场”重大机遇,全力跑好工业互联网“全新赛道”,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1年4月,市经信局启动《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2021年5月上旬,完成《实施方案》初稿。
2021年6月上旬,完成成员单位征集意见工作。
2021年6月下旬,完成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性审查工作。
2021年7月23日,文件经市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21年11月10日,文件经十二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实施方案》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产业演进趋势,确立了未来四年全市工业互联网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新型基础设施比肩长三角主要城市,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实现“一二十,百千万”的培育目标:即打造1家以上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营收超百亿元的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和20家行业级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有全国影响力的典型应用场景100个,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0家,建成5G通信基站2.5万座。制造业增加值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提升2个百分点。
五、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提出了四方面、10项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
提质增能“工赋载体”方面。围绕“‘双跨’型、行业特色型、公共服务型”三类平台共同推进,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化升级。一是打造国家级“双跨”平台,立足核心优势技术,引导图聆工业云平台、“城市生命线”等优势平台加强合作,打造1家以上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平台。二是培育行业特色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面向主导产业的行业级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引导上下游中小企业接入,形成以业务为纽带的平台推广模式,促进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优化与生产率提升;同时鼓励打造关键环节特色专业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建设20家在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行业和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联合本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工赋合肥”综合赋能中心,提供基础服务功能。
创新拓展“工赋应用”方面。发挥大型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和融通发展。一是实施“智改数转”行动,开展规上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咨询服务,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遴选发布 “十佳工赋”场景,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带动全市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2个百分点。二是持续推动企业上云。引导和推动中小微企业将关键环节向云平台迁移,实现“触网上云、用数赋智”,推动1万家企业深度上云用平台。三鼓励产业融通发展。利用工业互联网赋能各行业各领域,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布局。
加快培育“工赋产业”方面。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生态。一是强化技术产业基础。通过“揭榜挂帅”和技术合作,突破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双招双引”,招引培育营收百亿元工业互联网企业2家,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二是引导产业空间集聚。依托县(市)区、开发区产业优势和发展现状,打造工业互联网高端应用集聚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加快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集聚发展。
巩固优化“工赋生态”方面。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创新产融合作模式。一是提升网络设施水平。强调提升高质量外网承载能力和互通水平,持续扩大万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建成5G基站2.5万座,建设一批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并推进企业内网建设与升级,力争实现规上企业内网改造全覆盖,同时,引导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加强产融精准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投资并购融合,做好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与科创板对接。
六、创新举措
一是聚焦特色领域培育重点平台。突出我市声纹检测、公共安全等领域技术领先和模式创新优势,力争将讯飞“顺风耳”图聆平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平台培育成为国家级“双跨”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等主导产业打造国内领先的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云仿真、数字孪生、设备运管、能源监测、工艺优化、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专业领域培育技术领先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是聚焦分步推进赋能实体经济。鼓励“2833”重点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引领和促进规上工业企业“智转数改”全覆盖;打造“工赋合肥”综合赋能中心等载体,推动中小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实现一二三产融通发展。
三是聚焦内外网改造增强基础支撑。加快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批建设,助力我市网络基础设施能级进入国家第一梯队。快速低成本形成一批5G专网内网改造标杆项目,引领带动全市企业内网改造覆盖规模和成效在全国领先。
七、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顶格谋划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各县(市)区、开发区成立相应工作专班,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
二是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政策,着力解决制约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核心产业、融合应用、发展生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给予支持。
三是安全保障。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应急保障工作机制以及涵盖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和数据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专业安全第三方服务机构,落实国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等级保护要求,指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建设。
四是监督考核。将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任务纳入市工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加强对重点项目及推进工作的监测、调度和督导。
八、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网络支撑。落实加快5G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和通信设施迁改补偿暂行办法,编制印发《2022年合肥市推进5G建设发展工作要点》,新建4000个5G基站,推动5G专网在龙头企业率先部署落地。积极申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进一步提高我市网络架构节点地位。
二是进一步健全平台体系。实施“20+80”平台体系培育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化升级。依托“工赋合肥”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市级综合赋能中心。推动讯飞图聆工业云平台跻身国家级“双跨”平台,打造20家全国领先的行业型、专业型平台。
三是进一步深化融合应用。引导重点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规模、行业需求、产品及服务特点,开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与推广,打造一批标杆示范应用项目,遴选发布“十佳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
四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尽快制定出台我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政策,对服务商培育、“工赋”示范项目打造、“智改数转”诊断、安全保障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