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与科技部共同启动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两年多来,“科技兴蒙”行动已成为国家区域创新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自治区创新驱动的统领性举措。随着“科技兴蒙”行动的深入推进,“科技兴蒙30条”、研发投入攻坚行动等一系列创新政策举措相继实施,全区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氛围浓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一、“科技兴蒙”工作成效
落实“科技兴蒙”合作推进会精神,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重塑以科研项目为主的计划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区内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征集创新合作需求1672项;组织创新主体与“4+8+N”合作主体开展合作对接,签署合作协议300余项;通过科技计划支持合作项目400余项,支持经费11.2亿元,其中2021年110余个区外科研单位服务自治区创新发展,联合开展合作项目302项,支持经费6.5亿元,引导社会投入科技创新经费29.2亿元。启动“揭榜挂帅”项目15项,面向区内外合作主体征集揭榜方,投入经费2.7亿元;与上海交大、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68个,其中实体机构7个,推动上海交大呼和浩特科创中心、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自治区。取得世界首创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首台100kw级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国内首台高性价比铈磁体风力发电永磁电机、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化学品工业试验装置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关键技术进入研发阶段等一批“从0到1”的创新成果。
二、“十四五”时期工作举措
(一)实施生态保护协同创新行动
1.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创新合作。借助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等机制,共同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统筹配置资源,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技术创新活动,联合东西部沿黄省区筹备启动“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综合保护”“内蒙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科技专项,联合开展“一湖两海”生态保护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联合攻关、成果转移转化,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带动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
2.积极创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以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为基础,加强东西部科技合作,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大院大所”共同参与组建,进行强强联合、协同攻关,创新培育当家品种,构建现代草种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草种业新高地,同时联合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积极推动国家草原保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退化草原修复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二)实施能源资源领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行动
1.在“链”上促融合。与东部省市推进清洁能源领域协同创新,共建煤电油气风光并举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经济示范体系。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与能源领域产业主管部门和重点“链主”企业建立“1+1”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谋划布局科技创新项目和攻关方向,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自治区能源、工业与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为依据,谋划“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重点;建立厅市会商机制,围绕盟市产业发展重点,确定新能源领域科技重点支持方向,坚持延链补链强链。聘请东部省市高水平专家结合自治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实际,从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方面研究提出攻关重点和技术路线图,打造全区新能源领域创新链,为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2.在重点技术上求突破。联合东部省市协同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针对风、光、储、氢、智能电网等重点技术领域,加强重点关键技术攻关,解决风、光高效利用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和氢能制、储、运、用一体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解决自治区新能源产业链上各个重点环节的关键共性技术,通过应用场景示范,为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专项的实施将东部高水平研发团队聚集内蒙古,促进国内新能源科技成果在本区的转化应用。按照产业链进行创新链系统化布局,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以实现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智能电网、源网荷储集成应用、大规模储能和氢能利用等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打造提供科技供给。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重点围绕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3.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强化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与东部的科技创新合作,在新能源领域,培育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以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4.在创新环境营造上强支撑。积极落实《关于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精神,促进能源产业聚集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最为有力的措施。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揭榜挂帅”制,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机制,与企业共同梳理技术需求、共同张榜,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决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以“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财政后补助办法”“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和“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等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和服务于创新主体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系统配套的创新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撑,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实施农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1.积极推进共建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东西部科技合作,联合中国农科院、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建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内蒙古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需求,以及呼和浩特“中国乳都”建设需求,通过协同开展优质草畜种源、优质草畜种养关键核心技术、优质草畜产品营养强化等重点方向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将“北方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农牧科技创新中心,支撑自治区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发展现代种业技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实施种业技术创新工程,对自治区特色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进行收集评价、保护利用、种质创新。重点强化作物、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建立内蒙古特色动植物基因资源库。建立种质和遗传物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全区种质和基因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平台,保证良种质量安全,实现自治区生态农牧业的重大技术突破与转化。
3.发展绿色种植养殖关键技术。联合中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围绕促进种植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耕地质量,开展作物绿色高效种植、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适应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种植业科技支撑体系。在动物疫病防治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相关畜禽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研发、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技术研发。着力解决草业领域发展过程中基础理论和重大关键技术短板,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奶业振兴。
4.发展智慧农牧业关键技术。强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围绕智慧农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短板技术,加强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的集成应用,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支撑农牧业数字化转型。
5.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关键技术。支持绿色高效农业、现代生态畜牧业加工技术研发,强化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技术供给,支持高端乳制品、高品质肉制品、农畜产品安全生产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拓展特色资源加工利用途径与技术,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