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科技金融产业“普吸金”三年行动计划 (2022年——2024年)

普陀区科技金融产业“普吸金”三年行动计划 (2022年——2024年) 索引号:SY310107202200760 主题分类:其他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2022年06月1…

普陀区科技金融产业“普吸金”三年行动计划 (2022年——2024年)

“十四五”时期是普陀转型发展、再创辉煌的攻坚期、关键期,也是普陀打造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色金融示范区的决胜阶段。为全面提高普陀经济“含金量”,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2022至2024年的工作重点,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普陀区科技金融产业“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等,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树品牌、兴功能、建载体、抓项目、塑生态、强服务”的总体工作思路,立足数字金融、品质金融、产业金融、水岸金融,着力提升科技金融贡献度、辨识度、显示度,在加快推进普陀“两区”建设工作大局中体现金融作为、贡献金融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错位发展、金融先行”为战略定位。秉持发展金融的战略定力,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做“优”、做“专”、做“精”、做“特”,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错位竞争优势。

——坚持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角度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加强金融服务。

——坚持以“金融全赋能,数字新升级”为重要手段。发力数字金融化、金融数字化双向转型,金融与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坚持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安全底线。更加注重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领域重大风险,精准识别、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努力实现三个飞跃:

1.科技金融产业从重点产业上升为支柱产业。我区2021年金融业占GDP比8.5%(上海金融业增加值7973.25亿元,占GDP比18.5%)。要加快上升为支柱产业,凸显区域经济结构转型成效。

2.金融产业链重心从补链延链上升为固链强链。实现从扩大规模到更加注重质量的结构转型,由集聚资源到提升功能的发展升级。聚焦细分领域招大引强,进一步凸显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私募基金、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亮色。

3.金融品牌从区域愿景升格纳入长三角规划版图。进一步拓展“科技金融”内涵外延。对接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区域有影响力的现代金融服务区。

三、专项行动

(一)高标准发力四大金融

1.招大引强,发力品质金融。聚焦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私募基金、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细分领域,瞄准民营上市公司、总部机构(地区总部、二总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国企(央企离京、外地城投入沪)金融板块、弱牌照管理的二三线银行理财、证券资管、金融科技公司等,排摸梳理目标企业清单,叫响进上海、来普陀“金融驻沪办”口碑,实现科技金融产业扩容提质。抓住新设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分成税收下沉破冰机遇,抢抓持牌金融机构增量。

2.前瞻布局,发力数字金融。大力支持金融产品和制度创新,构建“科技 + 金融 + 场景”生态圈,实施“三个一批”工程:一是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龙头企业,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信息化平台、信息服务中心和数据中心,引进和设立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形成金融科技产业集群。二是培育一批创新性强、应用性广、示范性好的金融科技场景项目,集聚数据新要素,夯实算力新基建,发力算法新引擎,围绕金融创新需求和产业金融服务需求,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货币、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三是挖掘一批智能化、产业化、民生化的金融服务,上接天线,在数字货币、普惠金融、智慧金融等领域探索数字化的产融结合,实现前沿技术对关键产业、关键产业对相关产业多重赋能;下接地气,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科技手段破题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金融服务,金融助力经济、治理、民生数字化转型。

3.合纵连横,发力产业金融。金融是所有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因,区委确定的“12345”行动[一条河、两张王牌、三个重点地区、四大产业、城市更新五色行动]提供了丰富的金融应用场景。服务“两张王牌”“两大平台”“两大布局”,推动设立上海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普陀),下设中以、清华、长风、天地、海纳小镇等系列科技金融工作站,提供自由贸易账户、跨境资金池等跨境金融服务,上市、发债等投融资服务,前端招商联动介入,中端服务持续跟进,末端风险协同防控等政府服务,做好产业发展“神助攻”。

4.因势利导,发力水岸金融。提升区域金融空间承载能力。挖掘辖内历史建筑资源,修旧如旧,腾笼换鸟。优化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功能布局,依托“半马苏河”自然地理优势,打造物理地标“普希金融会客厅”,建设高品质产业载体,提升物业运营管理水平,发挥在地服务优势,实施存量金融企业回归计划。

(二)高效率服务全域招商

5.下好资本招商先手棋,盘活发挥国有资本、资产、资金撬动作用,研究细化募投管退各环节机制,探索资本招商的金融产品设计,在重大项目引进中发挥国有资本融合“功能”和“市场”的特色,以资本引产业,促进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支持优质投资机构参与发起设立产业基金、引导基金子基金,不断壮大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实力,推动形成面向区域产业定位的百亿级资本规模。

6.画好功能招商路线图,排摸建立产业企业数据底库,分级分类精准画像,描绘形成产业地图、链圈,按图索骥、沿链扩充,填补公募、信托产业链空白,做强融资租赁等链上明珠。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构建与区域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服务和中介服务体系,大力支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资信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特别是新兴金融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规范发展。

7.建好以商引商朋友圈,完善招商圈层生态:纵向吸引上市公司、互联网平台、券商总部等龙头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落户,逐步实现由单个项目—同类企业集聚—产业链拓展—产业集群的转变;横向,一是以校、院、所为圆心,着力吸引创业项目和校友资源,形成环高校资源溢出,二是联动存量企业CFO,深挖新兴业务板块资源、合作方资源;三是建立签约银行、机构战略合作落地、“后论坛”跟踪工作机制,与银行、机构、论坛各方参与主体深度捆绑、广泛开源、业务联动。四是发挥上市专家辅导团溢出效应,承接郊区企业进城、外地企业入沪、拟IPO项目。

8.打好服务招商金招牌。建立对接入库、分类分级、进度跟踪、滚动管理、落地办理、存量服务、安商稳商工作机制,深化产业综合服务。深化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三年内对重点企业实现全覆盖走访、管家式包干,协调解决企业诉求。

(三)高能级塑造金融生态

9.区所联动盘活金融市场。发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引领作用,支持参与上海非标市场 “一网交易”建设,开展央企产权、金融产权、知识产权、区域性股权市场、非公产权、环境能源、文体旅产权、跨境业务、征信业务等多平台合作,争取各新设板块、平台运营主体及子公司等优先落户,争取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知识产权融资创新、绿色金融交易等各类首单、首笔试点落地。合作举办世界并购大会等品牌活动。深度缔结全面合作关系,建立联合工作组,开展人才双向挂职交流,加强对接引流,实现合作共赢。

10.平台联手形成网格生态。携手各大平台,区、校、院、所、企零距离,形成跨地域、多平台之间资源共享、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平台生态圈。对接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上海高级金融研究院),长风校区加快启用,“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加快落地,“国际金融家论坛”下属“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和“期货专业委员会”挂牌落地,吸引、集聚关联企业和校友资源,联合举办品牌活动。对接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加快落地运营创新实践基地,在金融科技课题研究、行业标准制定、课程培训、场景创新、创新应用大赛项目落地、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储备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对接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推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探索建立拟上市企业转板机制,争取纳入首批试点。对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新华社长三角运营中心签订招商咨询综合服务合作备忘录。借力新华社全媒体资源树形象、广宣传。对接上海科技金融博物馆,对接中国并购年会、基金年会、金融大讲堂、来馆参观机构资源,擦亮金融博物馆名片。

11.“苏河夜话”打磨金融品牌。以长风文展中心为主阵地,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有影响力的年度高峰论坛,永久落户高端学术、行业论坛品牌。季度举行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等活动,汇聚金融智慧资源,有效促进资本嫁接,促进行业合作共赢。定期举办“苏河夜话”沙龙活动,银行、证券、平台、政府、企业各方轮值,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深化运营长三角供应链金融共同体等高端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金融和产业对接,企业和金融、律所会所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对接合作。推动高端智库落户发展、举办活动、发布指数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公信力和辐射力。

(四)高水平提供金融服务

12.加大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用足“靠普贷”政策红利。借力“稳增长”专班,加大统筹力度,建立与全区银行、证券营业部等金融机构的协作机制,构建联动支持立体网络。二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民营企业、行业龙头、重要产业链企业,提供发债增信支持。深入落实“浦江之光”行动,支持本区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上市、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做实一企一表(梯队库)、一口受理(领导小组)、一企一策(专家辅导团)、一企一人(金融管家)“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上市政策扶持、培训辅导、项目路演和融资对接。三是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对接上海票据交易所,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存货等供应链融资产品,深化政银企供应链金融合作,鼓励引导产业体系中链头核心企业采用信息对接、设立财务公司、自建平台等方式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大中小融通发展。

13.升级打造“普吸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一是扩容机构,在银行、地方金融组织基础上新增券商、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打造“投、贷、保”联动机制。二是升级功能,除融资服务外,新增上市服务、业务办理、信息公告功能。三是提质服务,全面打造“网上金融办”,提供政策咨询、上市辅导、企业迁移、函证办理、设立变更、活动参与等互动服务和事项办理。

三、保障措施

14.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按照区委决策部署,贯彻实施金融领域的重大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和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做实科技金融党建联盟,加强普陀区金融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积极构建与金融特色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格局。完善区领导与重点金融企业的直接联系指导服务机制,建立完善跨部门常态化的工作联系机制,强化金融与发展改革、投资促进、财政、税务、科技、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

15.加强管理联动。市级层面落实区办合作协议,积极对接“一行两会”、市金融局等管理单位,探索跨市区、跨部门、跨系统“多规合一”的科技金融管理联动机制,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引导和高端资源承接引流。

16.加强政策支持。加大产业政策供给力度,适时制定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专项扶持政策,简化政策流程,提高政策效益。落实专项产业资金,强化正向引导激励,积极探索对企业组织高级别行业论坛、落地重大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年度经济增速较快的核心企业高质量发展。

17.加强金融法治。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监管与效率、监管与服务三个关系。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防范恶性债券违约、非法金融活动及群体性事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事件。推动金融巡回审判庭等金融法治创新,常态化开展投资者教育。

18.建设人才高地。“一企一策”优化企业高端人才激励方式。优化金融人才“软环境”建设,为金融高层次人才落户、医疗、就学、安居、创业提供便利,完善配套措施。加强与院、校、所、馆等金融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合作,举办面向区内企业、一线干部的金融培训班、成长营。适时表彰金融企业创新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先进典型,提升金融企业获得感和荣誉感。坚决贯彻党管干部、干部跟党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专业人才,建设好金融领导班子,为普陀金融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市普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2022年6月16日

普金融办〔2022〕1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