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借助“科技兴蒙”行动有利契机,加快引进优质…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借助“科技兴蒙”行动有利契机,加快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加大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激活创新动力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创新发展的脚步越来越稳健。尤其是2020年以来,兴安盟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达1.65亿元,实施科技项目315项,建立和争创国家、自治区和盟级平台载体103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9家,孵化器实现了零的突破,使兴安盟三级平台载体总数达到197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6家发展至30家,增长了88%,其中今年新认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9家发展至54家是2020年的6倍。2021年,兴安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8000万元,较上年增加5300万元,同比增长196%,增速全区第一;投入强度达0.13%,同比增长2.6倍,在全区排位首次提升1位。财政科技支出1.13亿元,同比增长3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0.42%,较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截至目前,兴安盟已有30余家企业与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技项目90余项。科技创新推动兴安盟产业发展的作用正逐步显现。
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带队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对接科技合作
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和盟委副书记、盟长苏和带队赴吉林大学进行对接交流
兴安盟委、行署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在孙绍骋书记于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让科技创新为内蒙古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后,兴安盟委、行署密集研究部署科技工作,提出了“小切口、大产业”“重应用、短平快”“差异化、特色化”“传帮带、引资源”的科技创新部署,为科技创新作出了顶层设计。兴安盟委、行署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批示科技工作7次,对《兴安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审议稿)》进行修改;带队赴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对接10余次;定期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安排科技创新项目资金;成立了以盟长为组长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与发改、工信、农牧、财政等部门建立“1+1+N”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有力保障了科技工作的高效开展。
政策保障 优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出台政策文件
兴安盟在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加快推进“科技兴盟”行动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兴安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科技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十五条政策措施》《兴安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为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资金等多方面保障。
资金投入 蓄好科技创新“源头活水”
兴安盟科技局与内蒙古银行兴安盟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兴安盟为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出台了《兴安盟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兴安盟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财政后补助办法》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各主体加大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全盟科技研发总投入3581万元,占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比重从2020年的3.64%提高至36.82%。2021年享受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的企业29家,金额7351万元,是2020年2189万元的3.4倍。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与内蒙古银行兴安盟分行签署《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组织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路演活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累计授信金额2.24亿元,发放信贷金额0.69亿元;采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发放贷款0.3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项目拉动 主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优质水稻测产现场观摩会
兴安多羔羊
为了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兴安盟积极争取自治区科技厅项目资金支持,促进更多科技项目落地,上半年共向自治区科技厅推荐项目106项,获得资金支持3840万元,立项68项,涉及食品深加工、黑土地保护、集约化种植、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其中上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8项,获批15项,立项率达到83%。上半年预算安排科技专项资金5900万元,预计全年安排近亿元,其中落实《实施方案》奖励性补助资金1219万元,奖补项目71项;落实科技合作项目资金1000万元,支持项目19项。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隆华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在优质水稻、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自治区科技厅誉为“厅盟会商”制度落地实施的典范。举办了袁隆平院士蜡像揭幕等系列活动,视频点击量超5亿次,有效提升了“兴安盟大米”高端品牌形象。兴安盟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团队借助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在增产和提质两方面共同发力,圆满完成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亩增产100公斤”目标,试验基地面积已超过1万亩,培育出“157”“X56”等一系列丰产、稳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系。在今年的年度测产中,粳稻新品系“157”亩产达到717.6公斤、“X56”亩产达到702.5公斤,耐盐碱稻新品系“1189”亩产达到540.3公斤,创造了兴安盟水稻产量新高,推动兴安盟从生产粮食向生产稻种转变,助力兴安盟打造北方水稻种源生产基地和关键技术输出基地。杜美牧业公司的“高寒旱地区湖羊引进及本土化选育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成功入选自治区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功培育出适合舍饲的“兴安多羔羊”母本羊新品种,在个体重、产肉量、出栏期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放牧型肉羊品种,已推广母本3.54万只、公羊1.8万只,改良肉羊5万只,获得相关专利4项,为农区、半农半牧区舍饲羊提供了一种现代的饲养模式和优质品种……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在兴安盟落地实施和转化,为兴安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
科技合作 打造科技资源要素“聚集高地”
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带队赴中国农业大学就推进校地合作事宜进行对接交流
兴安盟副盟长何伟利带队赴长春市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进行对接与交流
兴安盟·江南大学科技项目对接会、科技招商引资推介会、项目签约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
兴安盟借助“科技兴蒙”行动有利契机,按照“坚持开放合作搞创新”理念,紧扣20条产业链和重点领域发展现实需求,积极与“4+8+N”合作主体对接,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建立研发平台、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30余家,实施科技合作项目90余项,一大批科技成果不断产出,如兴安盟优质绿色的农畜产品资源与江南大学世界顶尖的食品加工学科“牵手”,借助江南大学在食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人才、成果等优势资源,源陆食品公司的黑小麦预拌粉已研发投产,揭牌成立了“源陆食品·江南大学黑麦健康食品联合研发中心”,并与拥有450家连锁门店的爸爸糖集团公司和拥有37家子公司、30万个营销点的桃李集团达成销售意向,把科技服务贯穿于育种、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和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科沁万佳公司的炒菜汁和卜留克腌制菜、可为公司的沙果茶、腾垦公司的果醋汁均已研发投产。圣酿阿尔山已成功研发出精酿啤酒产品4个,并挂牌成立了“江南大学·天酿阿尔山精酿啤酒联合实验室”。此外,嘉鹤牧业公司的植物源蛋白饲料原料、农垦集团的米糠油、北峰岭公司的油菜籽深加工产品也已进行工艺设计和设备采购,计划投产。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集聚了全国各类优势创新资源为兴安盟所用,助力兴安盟产业腾飞。
提质进位 科技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成效
江南大学兴安盟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和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揭牌仪式
“两中心一基地”、人管家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江南大学兴安盟技术创新中心、莫宣学水资源环境康养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牛业教授工作站……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相继落户兴安盟。近两年来,兴安盟累计建立和争创国家、自治区和盟级平台载体103家,使兴安盟三级平台载体总数达到197家,孵化器实现了零的突破,与各大院大所合作建立江南大学兴安盟技术创新中心、吉林大学兴安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联合体30余家,为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搭建了重要平台。此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自治区北方寒地水稻研究重点实验室、兴安盟绿色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供了强劲动能。
聚才引智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兴安盟科技特派员走进“12396”基层信息服务站庭院经济专题培训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团
兴安盟坚持“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原则,实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实现弯道追赶的人才标目。近年来,柔性引进袁隆平、莫宣学、任长忠、刘嘉麒等高层次人才19名。充分发挥企业科技特派员作用,以科技对外合作和交流为纽带,吸引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及其团队到兴安盟,选聘为企业科技特派员,目前兴安盟两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已引进、选聘大院大所专家、教授65人,服务企业185家,为30余家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咨询30余次,与5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项目60余项,为80余家企业提供生产实践解决方案100余项。今年,全盟6个旗县市建立盟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2家,选派科技特派员423名;选派“三区”人才28名;招聘科研助理21人。
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下一步,兴安盟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动科技创新在制度、资金、成果、平台、人才、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聚势蓄能。
内蒙古兴安盟: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延续授权公安机关 行使林业和草原行政处罚权的决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 文得根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灌区工程建设 征地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对下专项转移 支付管理办法》有关内容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就业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