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珠海市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珠发改投资〔2023〕7号)

《珠海市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已经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区政府(管委会)、鹤洲新区筹备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珠海市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已经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珠海市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2月23日

珠海市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一、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总体思路及安排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珠海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化落实“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乘势而上、大干快上,着力提高投资效率,进一步加厚珠海经济底板,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努力成为全省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二)安排原则

——坚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压力,适度扩大市政府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引导支撑和带动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有保有压。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财政承受能力,强化续建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力度,合理安排新开工项目,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点安排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社会民生等关键领域项目,大力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滚动安排。按照“保续建、保投产、促新开、增固投”12字方针,在建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形成政府投资项目循环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保障预备项目资金,年内促进项目开工。

——坚持强化储备。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力度,对发展所需、企业所盼、群众所急、政府所能的项目,优先保障前期经费需求,推动项目高质量完成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力度。

二、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

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202.24亿元,比2022年年初199.13亿元增加3.11亿元,增长1.6%,比2022年调整后190.96亿元增加11.28亿元,增长5.9%。其中: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144.24亿元,投资占比71.3%;奖补资金项目计划安排58亿元,投资占比28.7%。具体如下:

(一)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

1.续建项目计划。2022年市政府投资项目在2023年仍有建设任务的项目,共安排项目66个,总投资870.48亿元,年度计划安排127.73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63.2%。其中,计划投产项目38个,总投资76.45亿元,年度计划安排25.35亿元。

2.新建项目计划。已完成批复项目概算并具备开工条件的新开工项目,共安排项目10个,总投资18.67亿元,年度计划安排4.30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2.1%。

3.预备项目资金计划。已批复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共安排项目16个,总投资46.66亿元,年度计划安排10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4.9%。

4.项目前期经费计划。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及各类规划要求需启动前期工作的项目,共安排项目106个,总投资1980.42亿元,年度计划安排2.20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1.1%。

(二)奖补资金项目计划安排

2023年奖补资金项目计划安排58亿元,投资占比28.7%。其中:40亿元用于市对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奖补;13亿元用于市对区幼儿园及基础教育建设补助;5亿元用于市对区水利项目、“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立体过街设施项目等短板弱项领域建设补助。

(三)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资金安排

为确保支付效率,按照合同约定及支付进度要求,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支付计划安排133.55亿元,比2022年年初134.87亿元减少1.32亿元,减少1.0%,比2022年调整后124.79亿元增加8.76亿元,增长7.0%。其中: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支付计划安排75.55亿元,占比56.6%;奖补资金项目资金支付计划安排58亿元,占比43.4%。资金来源结构如下:

1.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资金11.32亿元,占比8.5%。

2.市财政基金预算安排资金108.67亿元,占比81.4%。

3.其他来源安排资金13.55亿元,占比10.1%。

(四)重点领域

2023年市政府投资重点投向产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民生服务四大领域,计划安排190.04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94.0%。

——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全力支持各区开展“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促进各区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投入,撬动社会资金投向产业园区,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安排40亿元用于市对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推进5.0产业新空间、土地整备建设和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新增安排13亿元用于完善产业园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补助。该领域计划安排53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26.2%。

——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着力畅通市内外交通网络,重点推进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黄茅海跨海通道、机场改扩建、珠海隧道、香海大桥西延线先行段、京珠高速连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等加快建设。加快解决交通堵点难点,重点推进九洲大道(前山立交-兴业快线)和人民路(人民东路紫荆路至海滨北路、人民路交明珠路节点东西跨线桥)快速化提升工程、港湾大道中山大学段下穿隧道工程等加快建设。该领域项目总投资779.66亿元,年度计划安排98.96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48.9%。

——城市建设领域。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安排建设补助用于市对区水利项目、“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立体过街设施项目等短板弱项领域建设。增强防洪(潮)排涝能力,重点推进中珠联围新围仔段、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等加快建设。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重点推进珠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毒品检验中心)、珠海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项目、消防综合培训和广东省水上暨打私战训基地等加快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珠海中心粮库(二期)、拱北口岸改扩建二期工程等加快建设。该领域项目总投资65.94亿元,年度计划安排18.53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9.2%。

——民生服务领域。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重点推进珠海市麒麟中学、珠海市第一中学鸿鹤校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田家炳中学北校区改扩建等加快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重点推进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工程、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二期)等加快建设。持续实施文体惠民工程,重点推进市美术馆改扩建及公共人防工程加快建设。该领域项目总投资56.84亿元,年度计划安排19.55亿元,占投资计划总规模的9.7%。

三、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目标导向,推进项目全链条管理。建立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的项目推进机制。为实现市政府投资项目半年投资计划完成55%和年度投资计划完成120%的目标,在确保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全年提速120%目标推进市政府投资项目,力争2023年竣工项目上半年竣工,在建项目120%提速建设,新开工项目一季度开工70%以上,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

(二)加强督查督办,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按月调度通报机制,增加项目资金支付进度“红绿灯”,以项目“竣工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预备一批、储备一批”推进情况通报进度。对列入“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项目按预备项目80%转新开工、前期项目80%转预备的目标对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考核。完善奖补资金实施方案,制定奖补资金计划,推动资金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形成有效工作量,更好发挥好奖补资金的支持撬动作用。

(三)加强要素保障,落实开工条件。强化项目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加强项目用地用林用海保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有力有序推动项目按时开工建设。

(四)加强组织实施,确保任务完成。经批准的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在年中调整计划时原则上不予调减项目计划投资额,调增纳入计划的项目按程序报批。对年底前不能按计划开工、完工的项目,项目牵头责任单位要书面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附件:珠海市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表

关于印发珠海市2023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珠发改投资〔2023〕7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珠海政策

为您推荐

抓科技创新,总书记反复强调“迫切”

抓科技创新,总书记反复强调“迫切”

佛茂两地签订对口帮扶科技协作框架协议

佛茂两地签订对口帮扶科技协作框架协议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2024年(第二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技术鉴定申报的通知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开展2024年(第二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技术鉴定申报的通知

唐屹峰白涛到南海区调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唐屹峰白涛到南海区调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