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创新驱动由“势”向“能”加快迈进

“两年来,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主引擎,陕西实现了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政策模式、研发模式、催化模式、服务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发生了深刻升级变革,推动全省创新驱动由‘势’向‘能’加快迈进

“两年来,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主引擎,陕西实现了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政策模式、研发模式、催化模式、服务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发生了深刻升级变革,推动全省创新驱动由‘势’向‘能’加快迈进。”4月24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介绍。当天的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科技厅等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

政策模式全面升级,政策叠加效应愈加凸显

两年来,陕西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创新、政策集成和政策兑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落地。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总纲,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培育、高新区建设、产业链发展等政策文件,省级部门制定配套政策80余项,各市(区)、总窗口、园区等创新主体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落地措施,秦创原建设的“施工图”更加清晰,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逐步形成。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陕西推出了一批“特事特办”“一网通办”“授权放权”举措,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了一批堵点淤点难点,探索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科学家+工程师”校企协同创新、“校招共用”引才用才、研发投入增量奖补、跨区域“飞地”孵化等新模式新机制。

研发模式全面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力促创新活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速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陕西梳理2600多项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清单,组建17个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部署实施12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15个企业联合专项和118个“卡脖子”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推广项目,面向全国发布55个“揭榜挂帅”课题,在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同时,以龙头企业、重点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为依托,陕西布局建设18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3个新型研发机构、34个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69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和10个中试基地。

催化模式全面升级,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

陕西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着力解除束缚科研人员的“细绳子”,让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同时,陕西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常态化举办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建立“四位一体”全链条跟踪服务模式,搭建项目团队与企业、投融资机构的对接平台。陕西坚持“资源联动、体制联动、要素联动、区域联动、孵化全程联动”,培育建设5个立体联动“孵化器”、8个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打造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创服务综合体。

人才模式全面升级,“第一资源”潜能加速释放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陕西坚持从“小切口”破题,一手抓人才培养引进、一手抓机制创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三支队伍”的建设中,陕西创新支持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5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协同创新。2022年,秦创原“三支队伍”总量达到4742个,同比增长628.42%。同时,陕西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新模式,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351名,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近四成;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行动,完善人才梯次培养机制,新认定近500名中青年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新星和100余个创新团队;将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纳入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单独设置评审条件,302名人才凭借成果转化贡献取得职称。

服务模式全面升级,科创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以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网络平台、发展公司“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为骨干,陕西积极打造多层次全要素科创服务系统,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陕西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推动500余家省级研发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促成科技服务合同778份、总金额超过4亿元。全省新建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和94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7个载体升级为国家级,举办双创活动1000余场次,孵化企业2900余家,总产值350余亿元,带动就业13.96万人。同时,科技金融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省级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同比增长215.48%;建立“工信贷”“秦科贷”等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出70余项特色科创金融产品,专利质押合同登记数达到全国第6位;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27只、总规模280余亿元,形成了“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子基金体系,已投项目86个、5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70亿元,“投早投小投科技”力度不断加大。

示范模式全面升级秦创原的带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

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总窗口西咸新区加快建设“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和人才、资本、科技三个大市场,新增1500余家科创企业,其中成果转化企业400余家,科小、高企、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实现翻倍增长。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探索施行的“总部+基地”“研发+制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有力推动总窗口和各地资源共享、创新协作和产业协同。秦创原的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成为新时代陕西的最大创新品牌。

“我们将结合落实‘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发挥好秦创原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秦创原在优化提升陕西科技创新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秦创原在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秦创原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应用场、协同创新示范区、制度创新试验田,力促科技型企业‘提质倍增’、创新矩阵‘增效扩容’,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王军表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西安市政策

西安市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陕西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让“硬支撑”更加坚实

马家堡至泾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甘钟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陕西实现干线铁路电气化全覆盖;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咸阳塬隧洞人工开挖段全面贯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建北二跑道启用,T5航站楼落成……

陕西:科技支撑产业提质增效

2024年以来,一辆搭载常温常压固态氢动力系统的自助体验车时不时出现在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的街头。这辆车的动力系统由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动力来自固态氢能源电池,可以通过更换便携的储氢材料实现不间断续航。

为青年就业创业暖心护航

12月26日,朱冠宇在家乡汉中勉县打造的民宿装修完毕,进入最后的筹备阶段。“多亏共青团组织的勉县青年创新创业问诊服务团给我‘问诊开方’,才让民宿能够在春节期间开门营业。”朱冠宇高兴地说。

创新引领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中国的创新版图上,陕西无疑是较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创新是陕西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底气所在。创新亦是陕西的现实所需、长远所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