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区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安排部署落地落细,第一季度银川市GDP增速排名全国省会(首府)城市第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4.66亿元、同比增长8.6%的好成绩。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与银川市科技支撑产业升级、吸引人才来银、优化营商环境等息息相关。
市场预期持续改善经济大盘运行平稳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全区第一,高于年度预期目标2.1、6.3、11.2个百分点。银川市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区第二,高于年度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四项指标增速均位居沿黄九省区和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前列。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离不开银川市产业的快速升级,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开展“三新”产业倍增行动,加快了环欧35GW太阳能单晶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兑现工业企业奖励资金,积极推动企业稳产增产,支持鼓励晶环蓝宝石晶片切磨抛等重大项目满负荷生产,中环50GW太阳能单晶硅、红一煤矿等大项目全面投产,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形成了有效支撑。
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银川市实现了居民就业和物价水平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51人,时序进度大幅好于预期;CPI同比增长1.6%,控制在3%以内。今年以来经济明显向好,吃饭的人多了、旅游的人多了、消费的人也明显多了,一组数据对经济向好进行了印证: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环比提升0.6个百分点,达到9.7%;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9.9%;全区PMI为50.8%,持续保持在枯荣线以上;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14.44%和6.16%,表明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正在持续改善。
聚集“三新”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银川市经济增速快,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行动快,通过推进项目“五比”活动,启动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及早下达2023年第一批基本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等投资计划,提前组织一季度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集中开工,带动全市项目加速建设。市主要领导赴江浙沪等地开展“敲门招商”,签约产业项目49个,年度计划投资320亿元。目前,全市535个基本建设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到82%,完成投资64亿元,投资完成率8.6%,较去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
随着“三次产业”提质增效,“两都五基地”加快建设,统计数据显示,银川市“三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3%,占市级制造业产值比重达到61.8%,较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4.5%,比规上工业增速高29.7个百分点;投资外贸高速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5%,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倍,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3%;外贸进出口额37.9亿元,同比增长54.2%,贸易顺差14.72亿元。“三新”产业和“两都五基地”是银川市发展的核心,也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底色,产业占比的提升说明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成果收效明显,产业链聚集效益凸显。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5%,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至55.5%,充分体现了银川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成效。
银川市处于我国内陆地区,不临边、不沿海一度让银川市贸易出口受限,今年以来银川市重点推动亚麻籽业务通关便利,积极组织沃福百瑞等外经贸企业参加日本、意大利等国际知名展会,帮助企业抢占海外市场份额。一季度,银川市对RCEP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0.3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1.62%;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35.72%、132.4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86%、34.58%,带动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7.9亿元,同比增长54.2%,分别高于全国、全区49.4和49.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3.4%,进口增长1.4倍,贸易顺差14.72亿元。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塑造发展新优势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银川市加快构建以贺兰山实验室为龙头、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保障、企业创新平台为支撑的“1+1+N”平台体系,促进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全市新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增重点实验室2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家。制定《银川市飞地研发中心和飞地孵化器备案支持办法》,启动飞地研发中心建设工作,推动科技资源“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
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全区“一盘棋”,大力推进实施“强首府”战略,将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推动银川市经济社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银川市将持续提升企业“五心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企业服务中心重组等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更好发挥“千名干部包千企”工作机制作用,精准分析化解企业发展难题。切实强化县区、园区以及部门在资本招商、金融监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习,增强服务经营主体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结合一季度县区、园区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对进度慢、差距大、欠账多的指标开展精准调度引导,促进行业经济和县域经济形成合力,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区、沿黄九省区和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