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创新体制改革举措、提升经济发展“绿色含金量”

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在中部6省会城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连续5年达到二级标准,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江豚频现赣江南昌段,桃花水母畅游军山湖,黑臭水体实现清零……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进人民群众心里的答卷。

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在中部6省会城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连续5年达到二级标准,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江豚频现赣江南昌段,桃花水母畅游军山湖,黑臭水体实现清零……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进人民群众心里的答卷。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南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彰显省会担当,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立秋的鱼尾洲湿地公园,园内的水杉逐渐泛红,丛丛灌木点缀其间。清澈的水面倒映出湛蓝的天空,白色的鹭鸟在湖面嬉戏玩耍、拍翅腾跃,泛起层层涟漪。“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为人知的小鱼塘,如今已成为咱老百姓休闲散心的好去处。鱼尾洲湿地公园绿化景观种类丰富,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是一个‘会呼吸’的湿地公园。”热爱摄影的市民刘宇恒一边按下快门拍下公园美景,一边告诉记者,“我想拍一组季节交替时间点的南昌,南昌景色好的公园和生态好、景观好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多了,我要跑的点很多,等下拍完这里,还要去艾溪湖湿地公园,明天去象湖湿地公园……”

生态持续向好、环境愈加优美,这是南昌市民的切身感受,实实在在的数据是佐证:今年1-6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4%,优良天数共160天,比去年上半年增加3天;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9%,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赣江干流10个断面持续保持Ⅱ类水质。

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出发,南昌持续深化污染防治,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坚持抓好“四尘”“三烟”“三气”专项治理,在省内率先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主机网络纳入管控范围,建成105套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网络,提升禁燃禁放火点处置效率;大力推动方大特钢245平方米烧结机超低排放等重点项目建设,动态调整涉颗粒物企业和涉VOCs企业绩效评级,实现了全市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清零;规范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工作、完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水平。高位推动全市建成区及南昌县城区雨污管网建设改造,每月定期对城区24个主要湖渠、赣江11个主要排口水质进行采样监测;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赣江南昌段、鄱阳湖南昌湖区、抚河、潦河周边,国省考断面、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保护区5000米范围内所有需依法取缔、清理合并、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形成了依法取缔入河排污口清单、清理合并入河排污口清单。南昌各县区结合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工作内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通过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全流域治理、全要素保护,聚焦突出环境问题,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南昌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制度改革“组合拳”

眼下,在位于鄱阳湖畔的新建区象山镇,大批候鸟或筑巢育雏或觅食栖息,当地村民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查巡护,为候鸟栖息及迁徙安全保驾护航,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这背后,是南昌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合拳”的有效实施。

近年来,南昌大胆探索、“先行快跑”,始终把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政策和“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在全市范围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通过转移支付、税收等多种形式,着力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在全国领先、全省率先制定《关于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方案(试行)》,初步构建起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出台《南昌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在全省率先配套制定《南昌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责任明确、赔偿到位、修复有效、公开透明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县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使生态文明的“指挥棒”更加有力……

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举措频频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生态红利,越来越多的“南昌智慧”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开花结果。

绿色发展释放生态效益

在湾里管理局所属区域的天河矿山公园,酷似心形的南铁湿地绿草茵茵,碧波荡漾的双月潭鸟鸣清脆,美丽的景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天河矿山公园的前身是南铁采石场,多年的采矿挖山造成山体植被生长情况较差,形成大量的矿坑、危崖和陡坡。”湾里城投公司项目负责人陈熙文说,前几年,湾里管理局按照“生态修复+绿色公园”的思路,采用高陡边坡综合治理措施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将矿区复绿增植与景观再造、矿区生态与城市生态、矿区修复与公园建设相结合,提升矿区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一并呈现。

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生态南昌的名片,更能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近年来,南昌始终立足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凝聚各界力量,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绿色含金量”。

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南昌出台了《南昌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点任务清单》《南昌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试点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科学搭建了部门填报、数据审核、一键核算、决策支撑的全过程、自动化生态产品价值精算平台,实现了任意区域GEP一键自动核算与可视化管理并形成分析报告。

着眼于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南昌鼓励各县区挖掘本地资源特色,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重点培育军山湖大闸蟹、恒湖小龙虾等优质品牌,已有煌上煌等30个农产品品牌获“赣鄱正品”全域认证;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子。

同时,南昌抢抓“双碳”机遇,推动光伏发电、风电等绿色能源建设,以引入区外清洁电力等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支持工具,推动碳排放权质押业务、碳中和债等绿色金融产品落地南昌,不断扩大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贷款规模,从不同维度支持全市绿色产业发展。

如今,在南昌,一个个绿色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以“绿”生“金”的探索正在一步步越走越坚实。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南昌市政策

南昌市政策频道,专属于南昌市的政策发布与转载

为您推荐

红谷滩区第一届“鸿鹄匠才”职业技能大赛30日开赛

11月30日至12月12日,红谷滩区将举办第一届“鸿鹄匠才”职业技能大赛,这是红谷滩区首次举办规模盛大、涵盖领域广泛的职...

安义县持续探索乡村建设4.0版本打造和美乡村

初冬时节,行走在安义县的广袤乡村,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通达四方,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

青山湖区举行清(腾)退公租房摇号

11月23日,青山湖区举行清(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分配摇号活动,78户具有配租资格的家庭全部实现了“人—房”对应,喜圆...

进贤县:铺就家门口的“舒心路”

“现在路面平坦又扎实,出门方便多了。”近日,进贤县纪委监委干部来到仓下村回访万洪路修复情况时,附近村民满意地说。 此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