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型国际赛事,后勤保障非常重要。再过25天,杭州亚运会将开幕,共有亚奥理事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报名参赛,12417名运动员共赴亚运之约。为了保障这些参赛运动员和官员在杭期间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舒心,组委会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伴随着近日运动员餐厅菜单的审核确定、运动员长保质期食材入仓集结到位,杭州亚运餐饮保障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运动员长保质期食材
全部入仓
8月2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运动员长保质期食材全部完成入仓。
亚运会运动员食材采取专仓统一储存、统一配送、批批检测模式,专仓的五类高风险食材将配送至1个运动员村、5个运动员分村和3个运动员接待饭店的运动员餐厅。专仓按贮存条件分区、分类存放,清真与非清真食材严格分开存放,分别设置阴凉库(25℃)、冷藏库(0℃-4℃)和冷冻库(-18℃以下),并配有温度显示装置和物联感知预警系统,温度波动控制在±2℃以内。
专仓于2023年7月31日正式开仓,截至8月28日上午,最后一批长保质期运动员食材入仓,累计入仓1026批次、796.61吨、1044个品相102176件。
食材入仓后,由指定检测机构进行食源性兴奋剂和食品安全抽样检测,驻点监管人员负责监督不合格食材的销毁或退回处理。目前已开展食源性兴奋剂检测347批次,合格292个,其余结果未出;已开展食品安全检测405批次,合格327个,不合格1个,其余结果未出。
亚运食材遴选工作组执行组长、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张波表示,运动员食材专仓将全力保障杭州亚(残)运会运动员食材安全供应。
亚运会运动员菜单发布
运动员餐厅即将开餐运行
近日,杭州亚运会食品安全指挥中心在亚运村运动员餐厅开展以“味美杭州 食享亚运”为主题的餐饮宣介活动,亚运村运行管理中心及运动员餐厅餐饮服务商,餐饮专家代表参加。
亚运村运动员餐厅将于9月9日开餐运行,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餐厅届时将采用自助服务模式,其中,热餐菜品是半自助模式,常温和冷餐、明档和饮料是全自助模式。餐厅包含热餐区、冷餐和常温餐区、饮料区、明档区,其中,热餐区提供菜系主要为中餐风味(突出杭帮菜特色)、东亚风味、南亚及次大陆风味、阿拉伯及中东风味、欧陆风味。同时加入必胜客和肯德基等西式餐饮。
亚运会运动员菜单已经评审专家评审,并报亚奥理事会审核确认。菜单充分考虑了食品安全、食源性兴奋剂防控、食品营养、饮食文化、特色餐饮等方面的要求,将满足运动员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会餐饮传承浙菜文化,彰显东道主热情,风味融通中外,适合各种口味;菜品精心组配,确保营养合理;为充分展现浙江餐饮文化,亚运村运动员餐厅菜单还纳入了部分“味美浙江·百县千碗”特色菜品。
此次活动也在现场制作展示了部分“百县千碗”菜品,如红烧肉、回锅肉、宋嫂鱼羹等,并邀请餐饮专家进行点评。
中国烹饪大师、浙菜宗师、杭帮菜泰斗、G20杭州峰会餐饮文化组组长胡忠英还透露,此次菜单涉及菜肴的调料使用也都根据亚组委的要求进行了调整,“有很多香料都不能用,但经过多次研发尝试后,最后呈现出的菜品还是基本还原了杭帮菜和浙菜的味道,能够让来自亚洲的运动员们尝到‘百县千碗’的独特风味。”
亚组委后勤保障部部长丁炯介绍说,目前组委会除了制定了兼具国际视野和浙江特色的亚运村运动员菜单,各分村还在遵循主村菜系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完成了分村菜单;运动员餐厅前厅及后厨各类设施设备已经就位,生动化建设(内部装饰和氛围营造)已经完成,完全具备开餐条件;同时,已遴选确定运动员高风险食材、运动员非高风险食材、非运动员食材供应商,并完成合同签订;智能订餐系统已完成建设并在测试赛上线运行;餐饮食品供应保障各项模拟演练工作正有序开展。
接下来,杭州亚组委将继续围绕“食源性兴奋剂事件和食品安全事故两个零发生”的目标,扎实推进亚运餐饮服务保障筹备工作——确立“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方联动、七大板块”的“1237”亚运餐饮运行模式(具体是指坚持以食品安全为中心,餐饮服务运行和食材供应与监管双线并行,执行“食安中心指挥、场馆团队主责、属地政府监管”的三方联动模式,划分亚运村、主媒体中心、竞赛训练场馆、开闭幕式、官方接待饭店、其他非竞赛场馆、运动员分村等七大板块开展餐饮服务保障),围绕赛会八大类客户群,分别制定餐饮服务政策与程序,确保不同客户群在不同场景、不同时段享受规范、一致的餐饮服务。截至目前,全省涉及各类餐饮服务点位共计222个,预计将为近10万人提供餐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