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下好一盘棋——解码银川“六权”改革实干密码(一)

自“六权”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银川市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高效统筹改革力量,成立“六权”改革专项小组和工作专班,大胆闯、先行试,加力加速推进工作落实,先后制定出台“六权”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六权”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启动建设“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等系列配套政策40项,率先在全区部署开展碳排放权改革,完成全区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第一单”,颁发全区国有农用地经营权“第一证”,开展土地存贷“第一笔”交易,“六权”改革取得实打实的成果,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注入了新动能。

自“六权”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银川市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高效统筹改革力量,成立“六权”改革专项小组和工作专班,大胆闯、先行试,加力加速推进工作落实,先后制定出台“六权”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六权”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启动建设“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等系列配套政策40项,率先在全区部署开展碳排放权改革,完成全区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第一单”,颁发全区国有农用地经营权“第一证”,开展土地存贷“第一笔”交易,“六权”改革取得实打实的成果,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注入了新动能。

聚焦“节水增效”推进用水权改革

银川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3,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40%,且水资源主要依赖于黄河过境水。为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银川市坚持以“四水四定”为核心、“节水增效”为关键,持续推进用水权改革,加快实现节约用水、提高效益、保障供给目标。

确权是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基础。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是全区用水权确权颁证的试点村,2020年,该村积极推动用水权改革,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秋冬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全村确权水量1041.67万立方米,每亩每年用水量不能超过117立方米。节水换来真金白银,2021年底,村民通过“交易会”,将剩下的140万立方米水流转给企业,收益5万余元。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更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节约集约用水的意识。

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确权灌溉面积242万亩,确权水量11.50亿立方米,确权单元1467个;工业确权企业227家,确权水量6115万立方米;养殖业确权企业752家,确权水量1963万立方米,做到了权属到企、到户。各县(市)区全部执行末级渠系农业新水价,建成覆盖各区域、各行业、各灌区的水价体系。全面实行水费“收支两条线”及用户缴费电子化,新成立农业灌溉服务合作社及公司36家,坚决杜绝“喝大锅水”“均摊水费”现象。

用水权改革既要节水也要增效,如何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银川从水权交易上给出解题思路。

宁夏泰益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用水量约496万立方米,随着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用水指标成了发展的最大瓶颈。曾经企业通过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贺兰县以单价每年1.081元每立方米的价格完成了533.4万立方米的农业用水向工业用水的水权交易。该公司负责人说:“通过水权交易,解决了企业发展用水难题。同时,我们也会考虑用水指标用完了怎么办?这种压力也倒逼着企业刀刃向内,以节能降耗寻求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水作为一种资产,在交易平台展现出巨大价值,工业企业、用水大户通过购买用水权,用于新建项目和扩大规模。水权交易盘活了水资源,让简单的资源变成资产,为企业和农户带来了改革“红利”。截至目前,银川市累计开展用水权交易24笔,交易水量2800万立方米,交易总金额超1.503亿元,实现了水资源由政府配置向由市场配置的转变。

此外,用水权改革实施后,银川市加快推进再生水资源化利用的步伐。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动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86吨,低于全区131吨平均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0,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加快再生水试点城市建设,选取银川经开区西区工业用水和花博园生态补水为试点区域推进,目前,银川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全面开工,建成后每年将置换黄河水指标1900余万立方米。

聚焦“盘活增值”推进土地权改革

土地是农业、工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如何让土地“活”起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这是土地权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银川市坚持管好用好和放开放活并重,围绕“沉睡”资源、闲置资源、隐性资源做文章,努力让土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贺兰县立岗镇星光村有8975亩土地,过去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粮食作物,这对村民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起到的效果甚微。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带动农民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2021年,星光村对流转到期的土地经营权进行改革,把土地资源重新整合,引进宁夏新阿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民以土地、“宅基地+院落”入股,入股的土地发展立体种养产业,入股的“宅基地+院落”统一改造为集研学旅游、农事体验、烧烤、农家餐饮于一体的特色民宿,采用“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模式实行收益分配。

曾经闲置的土地、宅基地、院落盘活利用后焕发了新生机,农户们也因此获得了一份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我们的民宿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营业收入270万元,解决了13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2万余元。”星光村党支部书记黎伟说,此外,利用土地经营权作抵押还可进行抵押贷款和贴息等。今年春天,星光村经济合作社春播需要购买化肥,资金周转困难。通过授信贷款,获得100万元的临时资金,解决了星光村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银川市有序推进土地确权,逐村“过筛子”、逐地捋情况,全面落实化解遗留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市辖三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实现“两个100%”登记发证,农村承包地确权率超过97%。

位于银川经开区的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在鑫晶盛工业蓝宝石制造加工项目前期建设时面临土地供给不足难题,银川经开区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盘活利用原宁夏宁化塑料有限公司的167亩闲置土地,不仅保证了该项目一期建设顺利实施,也为二期项目建设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该公司副总经理丁建亮介绍,相关部门通过优化整体规划方案,盘活闲置资源用地,保证了项目快速推进。

银川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银川经开区深入推进土地权改革,探索创新模式,园区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严控增量用地,积极推进存量用地挖潜,通过“项目嫁接”、收储收购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盘活处置闲置低效用地面积超7500亩。

盘活增值土地资源,盘活是方法,增效才是目的。银川市围绕资源增值,通过产业用地预告登记先行转让、低效闲置用地分割转让、作价出资等方式,共化解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31亩,盘活城镇低效用地932亩,处置闲置土地3307亩。出台推进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园区产业用地“标准地”模式出让。创新推进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采用“标准地”出让与带规划设计方案相结合方式供地两宗,大幅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颁发全区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率先在全区开展第一笔土地存贷款100万元。

聚焦“植绿增绿”推进山林权改革

山林,用生态的目光看,是绿色的家底,用市场的目光看,是可以赋予活力的资产。山林权改革,就是解决山林地的发展问题,盘活山林地的绿色潜能,以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国土增绿为目标,构建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机制。

1958年,位于贺兰山脚下的银川市园林场承担起我市生态安全任务,开始种树植绿防风固沙,65年过去,这里12100亩的土地铺满了绿色,其中,种植水果的6000亩经济林不仅添了绿,林场职工还有了收入。随着市场的变化,这片经济林不仅没有为经营户带来效益,因为要保持林地性质不能改变,经营户不得不守着这片林子。

银川市实施林权改革,内容之一就是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在保护好山林资源的基础上,鼓励经营户在林地内进行多种经营。有了山林权改革的“东风”,农场的经营户开始利用林下景观空间,发展林下养殖、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新兴产业。

今年,银川市园林场的部分果林将拟评定为银川市2023年度林下经济基地,作为放活山林地经营权的一种探索。

西夏区自然资源局绿化养护中心主任马军说:“希望通过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不断发挥龙头企业以点带面作用,把园林场一万多亩林子都带动起来,为国有林地的多种经营和林下经济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银川市坚持用市场办法解决市场问题,想方设法让沉睡的山林变为“活资本”,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国土增绿。完成林草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建立了权属清晰、四至明确、标准统一的山林地“一张图”数据库。研究制定山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林业价值评估研究,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有林场开展调查,对固碳释氧、森林游憩、生态服务等进行价值量评估。建立多样化扶持办法,设立市县林区改造专项资金,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创新开展“以林养林”新模式,完成新型绿化经营主体、优质特色林果示范基地和林下经济基地认定方案编制工作。积极探索碳汇林交易,协调自治区开展2023年度的林草湿综合监测工作,目前已完成碳汇计量模型初步搭建,建立了“宁夏林草碳汇资源感知平台”。

山林权确权,盘活了企业和农户手中的林地资源,提高了他们植绿护绿的积极性。因此,一个良性的交易平台和政府回购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995年,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响应政府号召承包沙地,经过20多年的治理,过去流动的沙丘已成为面积达1万多亩的林带。山林权改革后,该企业积极探索经果林种植、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不仅如此,2021年,灵武市建立了政府回购机制,通过“预回购+林权质押+担保+贷款”林业金融服务模式,以兜底价回购该公司的361亩林地,从机制上提升了企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从金融上拓展了企业融资的方式。“可以贷款、可以融资,可以放到市场上,用市场机制去盘活,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打了一针润滑剂。”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银川市构建“1+3”市场交易体系,将山林权交易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3个县(市)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政府+市场”模式下的多方共赢。灵武市设立3000万元政府回购基金,对361亩林地进行兜底回购,实现山林权可进可退、顺畅流转,此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银川市政策

银川市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打破技术壁垒 推动产业升级 银川经开区智能装备企业向“新”而行

走进TCL中环位于银川经开区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可以看到行业内拉制的首根长度为6.2米、重量超过1吨的超长单晶硅棒;超大尺寸却又“薄如纸”的光伏硅片;以及自动化率达到100%的方棒“黑灯车间”……2023年10月,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TCL中环晶体六期智慧工厂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并实现了从硅料到成品发货的全自动化流程。

改革创新走在前 劈波斩浪启新航 ——银川市“六权”改革综述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作出“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重要指示。自治区党委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宁夏改革发展实际,作出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改革部署。

第六届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9月22日至23日将在银举办

从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获悉,以“深化务实合作 共促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将于9月22日至23日在银川举办。

银川综保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近日,由银川综保区主办,宁夏国际商会承办的银川综保区“政策护航 益企发展”招商推介会在银川成功举办。来自西北轴承有限公司、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宁夏共享铸钢有限公司、宁夏国际商会、宁夏进出口商会、宁夏外资协会等的120名嘉宾应邀参加。这是银川综保区招商政策调整后,首次召开招商推介会,当天共有49家企业意向入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