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立新强基础 聚力赋能促提升 ——庆阳市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庆阳市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为主线,建机制、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3年,庆阳市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为主线,建机制、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搭建平台,科创支撑更加有力

2023年,庆阳市出台《落实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任务分工方案》和《庆阳市支持强科技行动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制定科技计划、自筹经费和揭榜挂帅3个科技项目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科普基地等7个科创平台管理办法和“三区”科技人才管理办法,形成支撑有力的政策体系。

2023年,庆阳市共创建省级创新平台6个,是上一年度的6倍;认定市级创新平台25家,较上年增加42%;成立新型研发机构5家,实现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年内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户,复审通过5户,总数达到57户;推荐入库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149户;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17户,总数达到38户,全市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强科技11项年度指标超额完成,研发经费支出较上年增加3.27亿元,增速达92%,位居全省前列。

2023年甘肃省科技活动周主场启动仪式暨甘肃省科技创新成果展于5月20日在庆阳举行,举办了“华为云西北渲染中心揭牌仪式及东数西算沙龙”等重点活动7项,主场启动仪式和“科学之夜”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近80万人次。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所所长郑纬民教授,线下在《陇东大讲堂》专题讲授,为庆阳数字经济把脉支招,线上为全省科技系统进行“科技大讲堂”专题讲座。

创新模式,科创环境持续优化

为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庆阳市举办了首届科技创新论坛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会,集中展示发布最新科技成果139项,签约科技合作项目13项、签约资金2995万元。建立了“政府牵线、院所产出、企业转化、金融助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全市获202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再创新高。

创新主体规模数量稳步提升。庆阳市积极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户,省级创新型企业20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6户。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创新型县、众创空间、引才引智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各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坊、科普基地各2个;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众创空间3个、星创天地9个。

为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问题,庆阳市建立了市、县(区)包抓联协同助企全覆盖机制,牵头5家市直部门包抓联科研与技术服务业企业212户,全市科技系统包抓联科技型企业91户,摸排解决发展融资、政策享受等各类问题42个。建立了市级财政科创资金直拨机制,年内下拨项目和奖补经费900万元,涉及各类创新平台主体60个,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召开全市科技特派员现场会,通报表扬了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有效激发了科技人才深入基层创新创业的活力和动力。(记者吴涵)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代众查策立场,代众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甘肃省政策

甘肃省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

今年以来,人行甘肃省分行围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与配套服务,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试点、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助推甘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

甘肃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上线

甘肃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日前上线。作为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网络核心节点,该平台的上线更加有利于整合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可以更好服务于我省科研人员、中小企业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科研仪器、设施需求,为全省科技创新蓄势赋能,注入澎湃动力。

甘肃省第五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收官

甘肃省第五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活动12月11日在兰州举行。副省长雷思维出席并讲话。

我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省工信厅会同相关部门强化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协同,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87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