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中览天地,方寸鉴千秋。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且仍在使用的自源性文字符号系统。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将生命延续至今。
2011年3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就河南历史文化的地位作用作出重要论述。殷墟甲骨文正是河南厚重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发起“了不起的甲骨文——博‘骨’穿今 ‘字’敬中华”全国国际传播媒体主题联动,邀请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山东、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15个省(区、市)的省级国际传播媒体共同参与,选取各地与文字或刻画符号有关的考古遗址、文物、特色地标等,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系列双语海报,以“字”为线,古今辉映,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字的一脉相承、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字里乾坤文脉悠长
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海内外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揭开了商王朝的神秘面纱,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殷墟考察,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绝非突然出现,在其之前必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早在商代之前,中华先民就在岩石、器物上摹画契刻图画符号,孕育了文字的雏形。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发现了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契刻符号。在浙江良渚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等,也发现了带有刻画符号的器物。这些符号虽然不能被称为文字,但已经具备一定功能和意义,闪现出文明的曙光。而在与河南相邻的山东、山西,也发现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丁公陶文、陶寺朱书文字等,虽然其中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对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不朽载体记录风云
文字的记录和传承离不开载体,多元的文字载体反映着文字的发展,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器物暗藏了关键“密码”。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造型雄奇、华贵庄重,尊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土于河北平山的铁足铜鼎、铜方壶、铜圆壶3件青铜器并称“中山三器”,器身均刻有长篇铭文,被后人称为“中山篆”。铭文记录了中山国的重要史实,让一直颇显神秘的“战国第八雄”渐露真容。
简牍记载着丰富史料。在纸张发明和普及以前,简牍是最常用的书写载体。位于湖南的里耶古城,共出土3.6万多枚简牍,完整记录了秦代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其中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位于甘肃的悬泉置遗址是汉魏时期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这里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简牍,记载了古丝绸之路上商队往来、驿站开销等信息。
石刻烙印下历史痕迹。雕刻是文字保存最长久的方式之一。重庆的大足石刻造像始凿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其中包含造像记、题记、碑刻等极其珍贵的文字史料。福建的鼓山摩崖石刻则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题咏,汇集了篆、隶、行、草、楷各体书法,延续近千年,是一座中国书法艺术宝库。
多元一体美美与共
泱泱中华文明,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文字作为民族交往、语言交流、文化交融的桥梁和纽带,也见证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在文字出现之前,各族先民以图画或图腾记录信息。广西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左江流域的悬崖峭壁上留下多样化的祭祀场面画作,这些蔚为壮观的岩画被称为“左江花山岩画”。海南黎族图腾同样颇具特色,形态各异的纹样渗透在黎族人民的生活细节中,其中“蛙人纹”是出现最多、最普遍的纹饰,寄托着风调雨顺、生生不息的愿望。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字也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辽代帝后哀册文物中有1758个契丹文字。作为辽代的官方文字,契丹文参照汉字创制,并分为大字、小字,为研究辽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水书”是水族的独特文字,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与华夏早期文明渊源颇深。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汉字正是解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在“了不起的甲骨文——博‘骨’穿今‘字’敬中华”全国国际传播媒体主题联动中,16个省(区、市)的省级国际传播媒体纷纷晒文化“家底”,通过各自的外文网站、客户端及推特、脸书、照片墙等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向全球推介当地的文字元素,展现文字之美。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薛剑、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张和清等大V主动转发系列海报,海外网友纷纷参与互动。
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也塑造着中华文明,更将续写属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奇。(记者 沈剑奇 李晓舒 张蕊 童林)
留言板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河南国际传播中心以“了不起的甲骨文”为主题,先后在安阳和郑州举办了“爱河南·中原行——外国友人豫见了不起的甲骨文”采风活动和“老家河南‘字’敬世界”春节地铁主题活动。两场线下活动主题鲜明、创意十足,吸引了来自美国、波兰、马来西亚、新西兰、越南、坦桑尼亚等10余个国家的30余名外国友人参加。同时,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围绕活动在海内外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图文、海报、视频、双语vlog等新媒体产品,向世界展示殷墟甲骨文的魅力,引发海外网友的关注讨论。以下为海外平台部分网友和媒体的留言。
@托马斯(喀麦隆):在了解了汉字的由来后,我对汉字和汉语更加感兴趣了。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甲骨文和中国的文化。
@Federico(意大利):这列甲骨文主题地铁列车展现了一段很酷、很有趣的历史,看起来很有意思!
@NitterRefugee(美国):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所有人都以为殷商时代只是一个神话或传说。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przidnt(意大利):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我最喜欢的一个朝代。
@KimMcDonald(英国):谢谢你们制作出如此精良的视频,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与殷墟有关的知识。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亲自去中国看看。
@iChongqing(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殷墟博物馆感受一下那里浓厚的历史氛围了!
责任编辑:郭栩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