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办好,还要把好质量关,处理好谁来带娃、带娃学什么玩什么、谁来埋单的问题。”
正值暑假,孩子的假期托管问题,让许多家长犯了难。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暑假怎么带娃尤其令人头疼。
炎炎夏日,假期漫漫,父母要上班,让孩子独自在家,既担心安全问题,又怕孩子没有自制力,抱着手机玩一天,成了“脱缰的野马”;让老人带,又要担心隔代教育问题;送娃去参加夏令营、上兴趣班、研学,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高昂的账单也让人吃不消。近日,不少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家的“暑假账单”:假期过半,钱包“瘦身”,开销过万。
应该说,细心挑选,市面上还是能找到优质的托管服务和兴趣班、研学课程等,但对于本就忙碌的家长来说,花费的时间成本是个问题。不难看出,家长们缺的不是选择,而是性价比高、让人放心的好选择。近日,河南多地探索社工带娃模式,体验非遗制作;走进航空文化馆,学习航模制作;学着熬制酸梅汤,送给值班的交警、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官方带娃”如约而至,开设特色课程,破解暑期孩子看护难题。
暑期的官方带娃服务十分必要。孩子平时在学校多学习的是文化课和书本知识,缺少动手实践和开阔眼界的时间。各地推出的带娃服务,大多是由政府主导,联合学校、社区、文化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官方带娃”模式已经推出了有几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服务创新。把好事办好,还要把好质量关,处理好谁来带娃、带娃学什么玩什么、谁来埋单的问题。
对于广大家长而言,孩子的假期到底怎么过?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走出去、动起来,接触社会,增长见识;有的家长想报各种兴趣班,开发特长,为孩子未来发展打基础……有的家长希望不仅是找个地方管孩子,最好还能寓教于乐,让娃学到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官方带娃”虽然推出了许多服务,除了日间托管外,还开设了阅读、绘画、音乐、围棋等兴趣课程,但数量和专业性还需不断提升,才能满足更多家长的期待。
满足家长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还可以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资源。比如有的地方因地制宜,充分联动当地多种教育资源,开展职业体验研学、科技研学、劳动实践、体育培训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全方位成长,度过一个快乐健康充实的暑假。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对家庭和社会都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公共机构积极发挥职能,牵头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暑期服务,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引导市场形成规范又层次多样的假期托管体系……为家长和孩子规划假期时提供更多选择,让孩子游有所乐、学有所获,家长安心省心,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多赢之举。(评论员 于晴)
责任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