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陕西基础研究平台基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原始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其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不断加强,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系统的科学数据。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通过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为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截至目前,我省建有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7家在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秦岭水源地水质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河中游地球关键带水文生态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6家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科技厅通过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对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给予每年每项50万元支持。近年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提出了以控水为核心的固沟保塬“拦—蓄—排—固”科学模式和系统治理思路,相关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黄土高原董志塬、洛川塬固沟保塬科学治理防护工程。在科技部新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评比中,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进入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秦岭金丝猴大熊猫生物多样性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李保国教授、齐晓光教授团队关于“解码灵长类基因天书,破译生命演化谜题”的研究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这是灵长类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灵长类学研究步入世界领先行列。(记者: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