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一辆搭载常温常压固态氢动力系统的自助体验车时不时出现在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的街头。这辆车的动力系统由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动力来自固态氢能源电池,可以通过更换便携的储氢材料实现不间断续航。
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氢能产业链上的“明星”企业。企业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成永红介绍,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原创科技成果,公司自主研发出系列常温常压复杂金属基复合固态储氢材料。该材料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未来在国际市场也有竞争力。
2024年,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据了解,秦创原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已有多家优质企业签约入驻,多条氢能重点产线相继投产,新产品、新项目不断“上线”。截至目前,陕西在氢能产业领域已经引育企业100多家,覆盖制氢、储氢、加氢、质子交换膜、电堆等全产业链,有望培育形成主导优势产业。
氢能产业的发展是陕西科技支撑产业提质增效的缩影。2024年,陕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攀高,锻造“撒手锏”技术。陕西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让科技攻关奔着最紧要的问题去,制作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对接图谱,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步发力。2024年,陕西建立“五个一批”高质量科技项目库并入库项目4113项,统筹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靶向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542项;依托省级重点科技项目和各类创新平台,攻克重点产业链上技术难题700项,其中突破技术瓶颈61项、取得国际国内领先80项、实现国产替代20项、填补国内空白37项。
借助陕西省秦创原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近一年的概念验证服务,长安大学教授朱雅光的早期科技成果成功获得订单。依托该成果,2024年7月,朱雅光成立公司,目前企业发展顺利。
为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助力创新主体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陕西在光子航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了28家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
“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陕西将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以‘概念验证+中试基地’双支撑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处长邢小红说。
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政策的支持下,西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罗剑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审批、评估、专利出资到位等流程,在秦创原总窗口注册成立了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建成国内首条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薄膜铂电阻自动化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对该类产品近30年的垄断。”罗剑自豪地说。
参加“三项改革”专场路演活动后,西安石油大学引进人才李飞团队得到“春种基金”100万元的融资支持,在秦创原总窗口创办了陕西智钻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钻工自动化扭矩测控及数据分析。之后,李飞团队又获评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并获得了“三项改革”以演代评项目支持。
如今,李飞团队的技术在各大油田推广应用,企业发展也步入正轨。“我十分幸运地享受到了‘三项改革’和秦创原的政策红利,相信我们的技术可以在深地勘探中大有作为。”李飞表示。
陕西以制度创新解开束缚,形成贯通“科研—中试验证—孵化—产业应用”链条的产业创新“小气候”,按下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键。通过一系列支持与“松绑”相结合的激励手段,陕西促成果转化、育创新主体、强产业体系、推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见效成势。
一批转化的科技成果正在加速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为陕西重点产业赋能,促进陕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焕发新的生机。现代煤化工产业加快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发展,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油产能领跑全国。
新兴产业牵手“硬科技”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千亿级产业链再上新台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航空等优势产业链实现跨越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钛及钛合金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链快速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光子产业领域,全省聚集企业300多家,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产业集群,正向着千亿级目标迈进……(记者: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