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我们的“传家宝”

高端化引领,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支撑,标准化助力……辞旧迎新之际,行走在金川集团的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满满的“科技感”令人震撼,也让这里的职工引以为豪。

高端化引领,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支撑,标准化助力……辞旧迎新之际,行走在金川集团的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满满的“科技感”令人震撼,也让这里的职工引以为豪。

春节期间,在金川集团镍冶炼厂,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工人们如往常一样坚守在岗位,在火热的生产中迎来春天。

在镍冶炼厂高锍磨浮车间,磨浮甲班班长曹东升带着操作工人仔细点检设备运行状况,正在高速运转的两台高效智能压滤机更是他关注的重点对象。

“这两台‘新家伙’能顶得上之前的四台‘老伙计’。”他指着眼前的机器自豪地说。

曹东升所在的高锍磨浮车间,是镍冶炼厂连接火法系统与湿法系统的“连接器”,过滤机作为其中的关键设备,其作业效率直接影响着下游产能。

“过去,从磨浮生产线过滤机出来的镍精矿水分含量高,无法满足下游工序需求。”曹东升说,“去年,我们车间通过技术攻关,将二期生产系统的4台圆筒过滤机替换为两台高效智能压滤机,不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生产难题,提升了精矿处理量和安全系数,而且为压滤机设计了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大大降低了操作岗位的劳动强度。”

在镍冶炼厂敞亮的“5G+闪速炉精矿仓智能配料”控制室,作业班长马红军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便远程遥控无人吊车将一斗斗矿石精准地抓入料仓。

“闪速炉精矿仓的吊车过去是个谁也不愿意去的岗位,现场粉尘大,卫生差,劳动强度大。”马红军专注地盯着眼前的屏幕赞叹道,“随着科技发展,如今我们不用进到厂房,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就能完成这么高强度的作业。”打造一流核心工艺和技术集成,镍冶炼厂通过局部智能化改造,实现核心工艺全流程升级,让马红军这样的一线职工真正感受到了科技“赋能”的强大力量。

在镍冶炼厂羰化冶金分厂,分解作业区主任江林把矿石与一氧化碳气体“关”在高压密闭容器里,通过先进工艺流程置换出他想要的羰基镍和羰基铁。

“去年12月,我们生产的羰基镍丸成功走向市场,实现进口替代,有力保障了我国高端高温合金领域对高端镍的需求,金川电镍价值及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江林说,为促进镍钴精深加工发展达到更高水平,近年来,金川集团频频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工艺优化和关键设备升级,在精密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快速成长。

这个春节,号称亚洲第一炉的金川集团镍闪速炉一如往常全负荷运转,炉窑里飞溅出的镍花,犹如除夕夜里的璀璨烟花般耀眼夺目,映红了冶金工人的脸颊。

闪速炉工阎静鹏这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在闪速炉前,他双眼一刻不离低镍锍排放口。每隔15分钟,他就要进行一次烧口作业,让1200多摄氏度的滚烫镍水从火红的转炉倾泻而出。

“这两年,我们实施了省列重大项目——闪速炉提升改造项目280吨蒸汽干燥机项目,新上了行业内世界首台用于镍精矿干燥的蒸汽干燥设备。项目投产后,不仅干精矿产能从每小时80至90吨提升到160至180吨,而且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上亿元。”在一旁的镍冶炼厂闪速炉车间主任杨贵严深有体会地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在金川集团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我们的‘传家宝’。”(记者谢晓玲)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代众查策立场,代众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甘肃省政策

甘肃省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

今年以来,人行甘肃省分行围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与配套服务,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试点、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助推甘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

甘肃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上线

甘肃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日前上线。作为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网络核心节点,该平台的上线更加有利于整合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可以更好服务于我省科研人员、中小企业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科研仪器、设施需求,为全省科技创新蓄势赋能,注入澎湃动力。

甘肃省第五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收官

甘肃省第五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活动12月11日在兰州举行。副省长雷思维出席并讲话。

我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省工信厅会同相关部门强化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协同,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87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