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三夏”农忙时节。西安市临潼区的麦田里,麦浪滚滚,一片金黄。
站在田埂上,和土地打交道40多年的刘红利笑着说:“‘新保险’给我吃下了‘定心丸’。一亩地有900元的保障,这下生产成本能保住了。”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陕西农业保险规模达30.33亿元,为513.41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68.44亿元。
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保险+期货”模式,撬动金融资源……近年来,陕西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农业保险持续“扩面、提标、增品”,不断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升级,逐步实现多元化、跨越式发展。
农业保险有哪些服务创新?对保障农业生产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一探究竟。
保额“两连升”
主粮农险守好“粮袋子”
66岁的刘红利是西安市临潼区联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当地出名的种地“能人”。
经过15年的发展,西安市临潼区联盟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集农机作业、土地流转、粮食烘干和储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10人、作业机械160台(套),年经营收入近800万元。
“种粮最怕病虫害、旱灾、水灾,这些年我可没少吃亏。”刘红利说,刚种粮时,3年赔了72万元,丧气得很。
为了撑起助农“防护伞”,2011年,陕西在关中地区开展政策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保险试点。这一利好政策,让刘红利眼前一亮。
“农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不稳定。有了保险能弥补一些损失,心里也多了份保障。”刘红利说,不过,由于当时投保的是物化成本保险,每亩赔400元,离他的种粮成本投入还差了一些。
2022年,陕西农业保险持续“扩面、提标”,将政策性三大粮食作物保险保额从400元提升至500元,同时降低了保险费率。农户缴纳的保费没变,但保障提升了25%。
“去年,情况又有了变化。”刘红利说。
2023年,陕西在产粮大县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保障物化成本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成本等,每亩保额由500元提升至900元,保费27元,中央财政补贴45%,省级财政补贴25%。
过去,物化成本保险只保障种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投入,而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障不仅包括直接物化成本,还包括土地和人工成本等,基本上能覆盖每亩地成本投入的80%,实现“旱涝保收”。
同时,因为有政策补贴,保额“两连升”,保费却未明显增加。刘红利笑着说:“保障大幅提高,万一遭灾咱也不怕,种粮底气更足了。”
5月21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从2024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这意味着‘新保险’从产粮大县扩展至全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原财产保险监管处副处长陈军表示,早于全国,陕西从年初起就在全省非产粮大县,通过“中央基本险+地方附加险”的模式推广完全成本保险,新增部分保费由省级财政补贴45%,实现了农户“同种粮同享受”。
从“保成本”迈向“保价格”
创新险种增品扩容
从海外学成归来、25岁的重庆妹子娄婷婷一头扎进三原县,成立陕西华茂德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当地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这可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读书时,我也没想到未来会养猪。”娄婷婷腼腆地说,养猪越来越智能化,年轻人也能大有作为。
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娄婷婷逐渐能独当一面。谈起养猪,她头头是道:“养猪虽然赚钱,但风险很大,最怕的就是非洲猪瘟,一旦遭灾,损失惨重。”
为了防范风险,娄婷婷建立了现代化养殖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还为每头猪购买了生猪养殖保险。她说,公司一共养了7000头猪,去年光保险就赔付了近3万元。
5月24日,三原县财政局生产资金管理所所长焦黎明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入户,为陕西华茂德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宣讲新政策。
“我们利用走村入户、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近3年,三原县累计保费规模达1.2亿元。”焦黎明说,三原县创新探索生猪期货、玉米价格、果蔬收入等保险试点,推动农业保险升级。
听了讲解,娄婷婷对生猪期货保险十分感兴趣。她说:“买保险就是为了抵御风险。现在‘托底’保障更全面,遇到风险也不怕了。”
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农业保险创新服务链条正在广袤的乡村不断延展。探索开展生猪价格指数、食用菌收入、露地蔬菜完全成本、魔芋收入、森林碳汇遥感指数、茶叶气象指数、高标准农田等地方特色及创新险种,陕西落实落细财政金融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户撑起了“防护伞”。
三原县鲁桥清麓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金玉感慨地说:“去年一场大风,200多座大棚受损,保险赔付了37万元。虽然每年买保险要花几万元,但心里踏实。”
从“保成本”迈向“保价格”,陕西农业保险在“扩面、提标”的同时,实现增品扩容、提质增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原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范勇说:“近几年,陕西农业保险创新力度大,创造了多个全国首例,电子保单、线上投保公示率超99%,全国领先。今年的重点任务是提升承保质效和服务能力,优化农险经营条件,规范农险产品条款,调动保险机构的积极性,提升农业保险的可持续性。”
探索“保险+期货”
引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陕西是苹果大省,延安苹果的产量和面积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然而,在延安种苹果,冰雹冻害是避免不了的一道坎。黄陵县阿党镇太贤村果农刘博说:“黄土高原坡高沟深,天气变化大。春夏之交,正值苹果花期,遇上冻害就会大面积减产。尤其这几年,极端天气增多,受灾频繁。”
刘博种植管护20亩苹果园。去年春天恰逢倒春寒,夏季又遇冰雹和旱灾,他的果园受损严重。
“去年,一亩地赔665元,一共赔了1.3万元。”刘博说,买政策性苹果险720元,买“保险+期货”险2850元。尽管每年要花3000多元,但提供的保障却是双倍的。
与传统政策性苹果保险不同,苹果“保险+期货”险不仅在果价下跌时果农可以获得赔款,在产量损失时同样可以获得相应赔付,为果农提供了价格与产量的双重保护,是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的一次重大创新。2021年,该险种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立项后,黄陵县是全国首个试点区域。
对农民来说,苹果“保险+期货”险相当于给自己上了“双保险”。对金融机构而言,苹果“保险+期货”险相当于为保险公司投了“再保险”,通过期货市场分散、转移部分风险。
人保财险陕西省分公司农业农村保险部总经理黎欣说:“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农业保险很难分散价格下跌的大面积风险,而期货市场提供了价格风险对冲的平台。保险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转移,即‘再保险’,打通了由农户到期货市场风险转移的渠道,实现多方受益。”
财政金融齐发力,陕西创新探索“保险+期货”项目落地新路径,将省级财政直接补贴45%的模式优化为“交易所+财政+金融机构+农户”多方共同参与的新模式,通过大力争取郑州、大连商品交易所支持资金,积极引导期货公司、保险机构合理出资,引入更多金融“活水”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风险保障。
2023年,陕西共争取交易所支持“保险+期货”项目28个,保费总规模9362万元,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26亿元。全省投入省级补贴资金1459万元,引入交易所资金3237万元,带动金融机构投入1153万元,实现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有力支撑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记者: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