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创原建设效能持续放大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为什么水珠能在荷叶上“荡漾”?荷叶的斥水性能,启发了西北大学教授胡军团队展开对超疏水材料的研制。在秦创原春种基金的支持下,这项功能性涂层研究成果走向了市场。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为什么水珠能在荷叶上“荡漾”?荷叶的斥水性能,启发了西北大学教授胡军团队展开对超疏水材料的研制。在秦创原春种基金的支持下,这项功能性涂层研究成果走向了市场。

通过这项研究成果转化成立的陕西龙麟纳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业两年来相继开发出防结冰系列涂层等3个系列产品。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等领域。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性能更优,价格也降低了70%以上。

……

三年来,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这片创新沃土上,“新苗”不断生根发芽。去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3940家、16754家,分别增长1.6倍和1.9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突破4000亿元。

陕西持续深化“三项改革”,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渠道,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三项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种子,农业生产的“芯片”。早在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杜军志就带着自己培育的“西农早蜜一号”甜瓜新品种到阎良进行推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实现甜瓜每亩收益提高7倍。但由于当时教师职称评审更注重教学和科研,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助理研究员。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我省探索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有效破解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问题。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支撑引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总平台、总源头,激活了我省存量创新资源,吸引了外部增量资源,有效释放了创新势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则发挥“点火器”作用,打通科教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融合的堵点。

作为“三项改革”试点高校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设立科研推广岗位,单独制定职称评价标准,重点考察典型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品种推广面积及社会经济效益。

最终,杜军志从助理研究员直接晋升为推广研究员。近三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16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农科专家晋升职称。

解开束缚科技创新的“细绳子”,创业热情得到了释放。全省2.3万余项存量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563名科研人员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科研人员创办企业1395家。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陕西构建起“挖掘—落地—服务—展示—打榜”全链条推进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聚合,精准“滴灌”企业。

近日,从事钛原材料打磨机器人研发生产的王娟平拿到了100万元纯信用科创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一个多月前,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秦创原发展公司企业经纪人杨旸彦荣,结合王娟平的宝鸡文理学院教授、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等优秀人才认定情况,向她推荐了“秦创人才贷”产品。

自今年5月该产品落地以来,已有5家优秀科创企业创始人获得近千万元资金支持。

“小气候”变成“大生态”

产品应用测试“初战告捷”,让陕西水务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旭洋兴奋不已。

“无人机可利用高速、远距离飞行能力,在大面积室外环境中完成初步配送任务,而地面机器人则可发挥在室内环境中的导航和多路线配送能力,两者协同作业确保包裹安全、准确地送达客户。”李旭洋说,尤其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锦英团队的石墨烯稳定包覆固态储氢技术应用,使无人机飞行作业时间大幅提升,让公司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要想富,先修路。发展低空经济,就是把“路”修到低空去。在西咸新区,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等10余家低空经济领域重点企业、陕西航沣新材料有限公司等20家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形成了以翱翔小镇为核心的低空经济聚集区。

2023年,西咸新区引进内资2011.65亿元,签约合同项目330个,投资总额达2490.86亿元,新设立外资企业66家。

6月24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的“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无机非金属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依托企业科技创新,在太阳能光伏领域,陕西诞生了3个“世界第一”:晶硅太阳能转换效率屡创世界第一、硅片出货量世界第一、金刚石线出货量世界第一。目前,我省光子产业聚集企业320余家,产值超300亿元。

钛金属加工产业规模、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改革的“小气候”正演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大生态”。

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下,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攀高成势,为陕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硬支撑。

协同创新发展向纵深拓展

7月9日,在秦创原总窗口咸阳协同创新基地(彬州市新民高端能源化工园区),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向客户介绍新工厂建设情况。

该公司是氢能产业赛道上的“黑马”,成立仅3年,估值就达到6亿元。

“随着西安—咸阳一体化加速推进,两地各类资源互通有无。经过综合考量,我们决定把公司落户西咸新区,工厂则建在咸阳。”王斌说,今年9月,新工厂就能投产。到时候,公司将具备年产2000吨有机氢载体及配套催化剂生产能力,为有机液态储氢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奠定基础。

依托西安科教资源,咸阳积极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帮助当地企业解决技术问题189项。

“三项改革”推行以来,我省各市区创新推广“西安研发、地市转化”模式,形成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全省各市区吸纳西安的科技成果957项、落地企业646家。

此外,依托秦创原品牌,我省新建13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8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秦创原的聚合力、辐射力、支撑力不断增强。

今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肩负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平台使命,秦创原该走向何方?

“今后三年,秦创原建设将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布局建设产业创新聚集区,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说。(记者:侯燕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代众查策立场,代众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陕西省政策

陕西省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陕西6人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1月17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正式揭晓。记者获悉:共有6名来自陕西的青年科学家获奖,他们分别是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周莉、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王震、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更丰、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杨贵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贾汉忠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晏宏。其中,周莉获得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陕西省女性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11月13日,记者从省妇联获悉:为发挥妇联组织和女性社会组织各自优势、推动陕西女性社会组织和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省妇联于近日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女性社会组织发展规划(2025—2030年)暨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陕西省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成果发布暨推进会举行

11月15日,陕西省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成果发布暨推进会在西安举行,副省长李钧出席并讲话。

前10月西安进出口同比增长15.6% 高出全国10.4个百分点

11月15日,记者从关中海关获悉:1月至10月,西安进出口总值3396.8亿元,同比增长15.6%,高出全国1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78.08亿元,同比增长20.9%;进口1118.72亿元,同比增长6.1%,同期贸易顺差1159.36亿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