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全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亿元,村均53.8万元,74个村年收益超50万元,占比34.58%,达到“强村”标准。
202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全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亿元,村均53.8万元,74个村年收益超50万元,占比34.58%,达到“强村”标准。
海北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堡垒工程”,投入4441万元实施村(社区)“十有”工程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聚焦问题制定“一村一策”整改方案,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并通过现场观摩推进会、座谈会等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乡村干部能力。
产业转型是关键,立足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和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和旅游业“123”发展举措为带动,投入23656.81万元实施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62项。门源回族自治县构建“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思路,祁连县推行多种发展模式,刚察县打造乡村生态文旅产业,海晏县多样化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同时,以人才赋能为保障,选派263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党支部书记占比大幅提升至57.47%。同时,选派291名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村,引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发展产业项目,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质人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共青团西宁市委着眼满足青年群体精神文化、社会交往等现实需求,面向全市青年开展“青年夜校”,为西宁青年搭建学习、交友、解压的平台,精细服务青年群体新需求。2024年全年累计推出“西宁青年夜校”28期,开设各类公益课程140余节,青年累计参加2800余人次。
冰雪,带给人们的似乎是寒冷,但在青海,这种寒冷却因各种冰雪旅游项目,变得越来越热。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地区跨越发展的“动力引擎”。
1月15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提高当地养殖户牛羊出栏检疫申报主动性,海北藏族自治州制定出台《促进州域牛羊出栏奖补方案》(下称《方案》),将动物产地检疫作为奖补资金申请的重要依据。2024年,海北州牛羊出栏量达183.73万头只,完成牛羊产地检疫118.56万头只,出栏量和检疫率较奖补实施前分别提高29.01%和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