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以招商引资实效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青海省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地区跨越发展的“动力引擎”。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地区跨越发展的“动力引擎”。

  2024年,青海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项目签约方面,全省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合作项目125个,签约总额1114.2亿元,超年度目标114.2亿元,同比增长4.5%;资金到位方面,全省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41.5亿元,超年度目标41.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对口援青六省市招商项目投资额占全省到位资金总额的59.8%,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稳增长的主要支撑。

  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传递的是企业对市场复苏的信心,也让投资者窥见无限机遇。去年,青海擂响高质量招商引资战鼓,奏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海实践最强音。从产业到民生,从点位到全域,青海多个重点项目火热推进,展现出的是经济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加快释放的蓬勃画卷,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底气”,让招商热潮在青海大地奔涌不息。

  高位推进——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企业引进来仅是第一步,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得好才是关键。”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青海省委、省政府高位谋划、强力推动,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青海省招商局)强化统筹、督促指导,全省上下合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招商引资“六大行动”落地落实,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以高质量招商引资为全省经济恢复向好和现代化建设蓄势赋能。

  “项目、企业需要什么、烦恼什么,我们就要支持什么、保障什么。”

  在青海,大抓招商引资,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责任和担当。聚力构建全域协同、全员聚力、全业招引招商格局,青海持续在思路上定方向,推进上强举措,责任上明要求,不断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工作机制。

  省级层面出台《青海省实施招商引资“六大行动”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相关制度规定,建立招商引资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强化统筹力度,着力构建统筹协调、运转顺畅、务实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

  市州层面健全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包联机制、招商信息汇总统筹机制、招商项目常态化调度机制,有力提升招商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各相关部门建立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工作机制、异地青海商会返乡交流对接机制、促进外商投资工作协调机制。

  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指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增动力的重要抓手,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建立全省统筹、地方主责、部门主业、上下联动的招商引资机制,全年招商、全方位招商。

  一系列具体举措释放了青海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强烈信号,更增强了外来企业和客商来青投资的信心。

  招大引强——产业招商聚群强链

  招商引资关乎一隅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发展,在全局与长远中谋划产业发展,青海加快形成清晰的重点企业招引图谱,聚力培育体现青海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未来发展的根基,招商引资的关键在于精准发力,牵住“牛鼻子”。依托绿电资源丰沛、气候冷凉干燥等优势,青海聚焦发展绿色算力产业,重点围绕大数据核心产业、关联产业、衍生产业,全力招引数据存储中心、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绿色算力重大项目。

  在北京、南京、深圳举办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与阿里、百度、京东、金山、360等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国家超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阿里云国产算力池、百度标注中心、京东智算云、金山智算中心等一大批项目点亮运行,全球首个“自发自储自用自保”绿色微电网万卡算力中心示范项目启动。已建在建标准机架9.3万个、同比增长2倍多,智算超算规模达8400P、净增8000P,“1+2+N”算力布局初步建立。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青海抢抓发展机遇,引资结构更优,折射高质量发展活力足,逐步形成引资新优势。产业向绿而行、向新而进、向数而融,具有青海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

  青海聚力建设产业“四地”、绿色算力基地,打造“4+1”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全省产业更迭接续和动能转换,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成功签约落地,为打造具有青海辨识度的产业集群和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全省招商引资落地项目中,产业“四地”项目达146个,占全部项目的39.5%,到位资金282.4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44%。“4+1”千亿级产业项目136个,占全部项目的36.8%,到位资金400.6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2.4%。

  从“走出去”敲门招商到“请进来”共赢发展,从“一把手”抓招商到“全流程”跟进新格局,青海一次次向外擦亮了招商引资的“金名片”。

  优化服务——激活提质增效动力源

  自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创办以来,已走过了25个年头。作为青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青洽会秉承“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去年青海首次以市场化方式成功举办第25届青洽会,签订合作项目104个,签约额916亿元。

  首次在西班牙、沙特举办重点产业推介活动,签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10项。组织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兰洽会、丝博会、辽洽会等经贸活动,积极推动国内外经贸合作。各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宣传暨招商引资推介、农体文旅商产业品牌发布、“百企入青”招商引资签约仪式等活动,推动产业“四地”建设全面起势。

  从展会到外出、从全省辐射全国、从签约到开工,青海积极搭建和发挥平台引资作用,招商引资的步伐坚定、铿锵有力,向内向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互嵌式发展新局面加速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充沛。

  招商引资除了平台外,还拼什么?答案是:拼环境、比服务。

  项目“引得来”,还能“留得住”,更能“发展得好”,是投资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愿望。从2024年招商引资这份成绩单中,无疑可以窥见青海在招商路径上的创新求变之路,也为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筑牢根基。

  今年,青海主动适应国家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政策要求,统筹推动规范招商与大抓招商、科学招商,推动从依赖政策、税收洼地的让利式招商,向高质量做好规划引领、要素配套的服务式招商转变。建设全省统一的数字化招商平台,开辟以数据为基础、平台为支撑、智能为牵引的云上招商新路径,实现信息资源集聚、企业精准对接。建立重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清单和包联机制,加强项目调度管理,协调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营商环境就是“引商环境”。用“金钥匙”打开“招商引资”的大门,青海不断探索出新路子、研究出新办法,全力筑巢引凤,以创新招商方式构建多元化招商格局。

  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从高起点谋篇布局到高标准推进实施,青海将招商引资作为增量之源、发展之本,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中企查策立场,中企查策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政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政策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青海省政策

青海省 “代众查策小助手” 专线:0451-81320128转807 邮箱:daizhongshangdazhongchua@lr5.cn

为您推荐

青海西宁:“青年夜校”为青年发展赋能

  共青团西宁市委着眼满足青年群体精神文化、社会交往等现实需求,面向全市青年开展“青年夜校”,为西宁青年搭建学习、交友、解压的平台,精细服务青年群体新需求。2024年全年累计推出“西宁青年夜校”28期,开设各类公益课程140余节,青年累计参加2800余人次。

冰雪旅游,让“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冰雪,带给人们的似乎是寒冷,但在青海,这种寒冷却因各种冰雪旅游项目,变得越来越热。

青海海北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产地检疫率提升

 1月15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提高当地养殖户牛羊出栏检疫申报主动性,海北藏族自治州制定出台《促进州域牛羊出栏奖补方案》(下称《方案》),将动物产地检疫作为奖补资金申请的重要依据。2024年,海北州牛羊出栏量达183.73万头只,完成牛羊产地检疫118.56万头只,出栏量和检疫率较奖补实施前分别提高29.01%和39.24%。

青海海北:超三分之一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强村”标准

 202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全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亿元,村均53.8万元,74个村年收益超50万元,占比34.58%,达到“强村”标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