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1月27日
- 星期一
春节将至,采购年货、家庭聚餐、外出就餐等活动增多,为保障广大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发布节日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引导广大消费者在节日期间安全、科学、理性消费。
1月20日,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了解到,省水利厅结合工作实际,完成《青海省省管河道采砂规划》《青海省省级责任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采砂规划》《岸线规划》)滚动修编,印发实施。
日前,西宁市城西区举行乡村振兴村集体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计签约乡村振兴产业项目11个,意向投资额达1.8亿元。
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度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发布了22个品牌建设方向典型案例,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青海盐业公司申报的“践行差异化品牌理念适应食盐行业新趋势”案例凭借优异品牌推广和精准电商销售营销策略入选,是西北地区唯一上榜品牌建设方向典型案例的企业。
1月17日,记者在西宁海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西宁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主动服务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持续发力促进高原冷凉蔬菜和冷水鱼扩大出口,“双冷”产品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1月10日,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雪多牦牛直销店内人潮涌动。“快来尝尝我们的雪多有机牦牛肉,肉质鲜嫩,风味独特,是过年走亲访友的绝佳选择!”导购员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截至目前,黄南州已成功认证地标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共计131种,农畜产品品牌与商标的有效注册数量达1431个,彰显了黄南州在农牧业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1月9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根据《政府投资条例》《青海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省发展改革委对省级预算内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穿透式”监测,全面构建起月调度、季预警、年核查的闭环监测模式,不断提升省级预算内建设项目监管能力和水平。
1月8日,记者从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了解到,2024年,省科技厅依托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聚焦产业“四地”建设,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正值数九寒天,高原大地寒气袭人。1月9日,记者走进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圣诺光电)厂区,一栋栋现代化、标准化厂房映入眼帘。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锂电、光电、先进陶瓷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青海省第一批科创板挂牌企业,其拳头产品在市场中不断实现逆袭,2024年,业务量较上一年翻一番,收入增长60%。如今,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蓝宝石用氧化铝CMP抛光液和透明陶瓷用高纯氧化铝粉供应商,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精细氧化铝生产基地,企业发展步步生花……
1月14日,从西宁市科学技术局传来消息,西宁市人民政府与天津大学签署合作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服务基地工作协议。此次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是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的具体实践,是推动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服务基地建设的强力举措,也是双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起点。
这是一场高原臻品的交流盛宴,是一场地域文化的深度碰撞,更是一场万人参与的年货盛会……1月13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互助县商务局主办,以“彩虹故乡 互货入宁”为主题的2025年互助农特产品西宁推介会圆满落下帷幕。
1月3日,来自省财政厅的消息,截至去年12月底,我省聚焦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带动引领作用,累计下达科技专项资金6.44亿元,较上年增长6.8%,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保障。
1月3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2024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着力健全系统协同高效工作机制,推动统一大市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月7日,记者从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悉,青海能源集团荣获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星级贯标评估“三星级”认证,成为全省首批通过数字化转型贯标的“三星级”企业,为青海能源集团全力打造“安全、高效、智能、文明、和谐、绿色”的智能化煤矿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煤炭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四地”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亲自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的重大战略。
1月6日,记者从西宁海关了解到,日前,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工业园的青海创信电子材料有限公司1万吨食品级氧化镁生产车间内,一批食品级氧化镁经装料、煅烧、分拣、包装等工序生产下线后顺利出口德国,填补了青海省食品级氧化镁产业的空白。
1月2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消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省第一批大基地风电、光伏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总装机规模1050万千瓦(光伏800万千瓦、风电250万千瓦)。
2024年12月25日,青海省财政厅传来消息,2024年,青海立足特有的生态环境、盐湖资源、清洁能源、有机农畜产品等资源禀赋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保障,累计下达科技专项资金6.44亿元,较上年增长6.8%,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12月27日,以“算电协同、绿色赋能”为主题的西宁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启动宣贯会顺利举办。浙江智能制造专委会等国内数字化转型专家团队,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中国长城、华为、浪潮、金蝶、新华三等50余家优质头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以及240余家优质企业代表参加。
为搭建政企沟通平台,鼓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重点企业建言献策,借鉴好的经验做法,12月23日,省商务厅组织召开第二期商务双周圆桌会议,重点市州商务主管部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所辖园区、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宁综保区等单位业务负责人,省内重点外贸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青海作为高原康养策源地和落实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世界黄金海拔(1500-2500米),丰富的山宗、水源、净土、多民族文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资源优势,专业的领军人物和团队,扎实的工作基础等,具备发展高原康养产业的先天优势,是值得社会各方面合力推动的民生经济新增长点和朝阳产业,对我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融入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大局,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与“电力产业”协同发展,12月21日上午,西宁市城北区先后在城北区政府和西宁市创新创业园举行“活力北区 向新而行”——青海羲源云、超、智一体算力中心项目推介暨开工仪式。
12月21日,记者走进西部矿业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车间内大型行车正在紧张作业,一摞摞阴极铜板经过机械臂快速剥离、打包入库。“今年以来,公司以增投资、增产量、增效益和降成本为抓手,科学稳定调节生产运行节奏,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截至目前,生产阴极铜17.8万吨,同比增加47.47%;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65.85%;1-11月上缴税费1659万元,为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西部矿业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松说。
“为充分发挥惠民助企作用,大力开展问计于民、问计于企行动,省商务厅召开首期‘商务双周圆桌会议’。”青海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日前介绍,会议围绕进一步落实商贸领域稳增长措施、帮助企业用活用好政策、有序组织实施消费促进活动、促进批零住餐企业向好发展、充分发挥老字号促进品牌消费和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广泛共识。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2月18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发布消息,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正式致函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明确同意筹建“青海电力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标志着国网青海电力在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迈上新台阶,将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青海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青海省商务厅紧紧围绕产业‘四地’建设,积极强化政策支持、提升外资服务保障、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全力推动全省利用外资取得新成效。”12月12日,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较去年同期增长8.38倍,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
12月10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青海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重点解读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重点介绍相关金融产品,重点推介西宁、海东、海西三地项目投资。这既是现场交流会,也是现场办公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发挥省、市(州)、区(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做好青海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摸排工作,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急开发了“青信融”平台融资需求对接系统(微信小程序),并于2024年11月20日正式上线。
家政服务看似事小,却事关千家万户福祉。在青海众多家政行业中,“互助家政”这一品牌如何成为全省家政行业的翘楚,获得消费者的信赖?12月17日,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启林,互助县就业服务局局长伊顺年,“互助家政”形象代言人、互助家政集团董事长文海炜,“互助家政”从业人员李卓满措,做客《请进,我们的直播间》栏目,讲述“互助家政”的故事。
12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青海省科技厅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关智库《202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数据显示,青海创新环境排名为全国第13位。2024年底,预计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较“十三五”末增长37.6%。